摘要:縱觀全書,親情是《追風箏的人》極爲核心的一部分,除卻阿米爾和父親這條感情主線,哈桑和父親阿里,以及阿米爾和叔叔拉辛汗之間的親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飽滿。主人公阿米爾出生於阿富汗一個上層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商人。

提及阿富汗,第一時間總讓人聯想到戰爭,貧窮,恐怖主義等一系列負面詞彙,彷彿這些標籤已經烙印般刻在這個國家。

可是每個看似簡單的詞彙背後,是這些力量曾那般深刻地作用在這個國家—— 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個人民身上。

我對阿富汗地區的啓蒙源於兩本書。第一本是《三杯茶》,它讓我第一次見識到阿富汗地區的淳樸民生與落後貧窮。

第二本便是這本經典之作,《追風箏的人》。

如果說《三杯茶》某種程度上是廣義上的,那麼《追風箏的人》則是把鏡頭縮小,在阿富汗時代變遷的宏大背景下,一個家庭幾個小人物一生的追尋和救贖。

漫長的時光裏,我們終將與親情和解

《追風箏的人》之所以經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將親情與友情,虛僞與謊言,背叛與救贖坦誠地融入在了一個故事裏,而這些,是我們每個人此生都必將經歷的。

主人公阿米爾出生於阿富汗一個上層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商人。和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他對阿米爾一直抱有很高期許。

然而個性柔弱的阿米爾並不被父親看好,父親對他的怯懦一次次感到失望。而僕人勇敢正直的兒子哈桑,備受父親的喜愛。

儘管認爲兒子軟弱無能,但父親還是不斷創造機會,去幫助兒子成爲一個勇敢有作爲的人。

與此同時,爲了得到父親的關注,阿米爾也一直嘗試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他佯裝熱愛足球,假裝興致勃勃地觀看父親爲他報名的比賽,甚至拼盡一切拿得風箏大賽的冠軍。

但這一切對阿米爾來說,並不喜歡。

生性敏感的他在寫作上頗有天賦,在父親不認同他的時候,是父親的朋友拉辛汗鼓勵了他:幫他批註文章,給他買心愛的書本,爲他的迷茫提出恰當的建議。

拉辛汗的鼓勵,成爲阿米爾寫作路上最有力的支持。隨着年齡的增長,阿米爾逐漸學會自我思考,他不再機械般地按照父親的意願去活。

國內的動盪導致阿米爾和父親家破流亡到美國,他們的生活一落千丈,從上流社會跌落進底層羣體,堅忍的父親在加油站打工,以支持阿米爾的大學學習。

在經歷這一系列變故之後,阿米爾與父親的關係也逐漸走向緩和,與父親達成和解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

縱觀全書,親情是《追風箏的人》極爲核心的一部分,除卻阿米爾和父親這條感情主線,哈桑和父親阿里,以及阿米爾和叔叔拉辛汗之間的親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飽滿。

在這其中,我彷彿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渴望得到父親的承認,卻總是不盡人意、把一切搞砸,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對父親失望的面孔。

這個父親,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大多父母,而我們像極了阿米爾,儘管膚色不同,社會不同,這一點卻恰如其分地引起我們的共鳴。

但好在一點,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學會思考與妥協,最終在時光裏與父親——或者說與親情,達成和解,這不失爲人生一大幸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