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巖表示,垃圾分類挑戰最大的是廚餘垃圾的處理能力,目前本市的處理能力,可滿足垃圾分類需求。張巖表示,目前全市已全面啓動以點帶面推進垃圾分類。

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 劉瀚琳)5月6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巖通報了近期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最新進展。張巖表示,垃圾分類挑戰最大的是廚餘垃圾的處理能力,目前本市的處理能力,可滿足垃圾分類需求。

“目前全市焚燒設施處理能力緊平衡。”張巖說。據統計,目前本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44座。其中包括,焚燒設施11座,處理能力達到16650噸/日(實際處理1.43萬噸/日);生化設施23座,處理能力達到達8130噸/日(實際處理2400噸/日)。目前在建的3個焚燒設施將於2022年建成,可增加處理能力7600噸/日。實施垃圾分類後,用來焚燒的其他垃圾將會減少,焚燒緊平衡可緩解。

據瞭解,目前市城管委會同多部門陸續制定了“一大四小”文件,印發了《密閉式清潔站新建改造提升技術指引(2020年版)》等3項指引。會同市商務局、市文化旅遊局、市市場監管局印發《北京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北京市賓館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錄》。

爲了明晰不同屬性垃圾分類,統一形象,易於辨識、方便監督。市城管委等部門牽頭設計了垃圾分類LOGO,由綠色、藍色、紅色、灰色四個色塊組成,突出綠色主體,匯聚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光環,寓意垃圾分類、綠色循環。對垃圾轉運車進行了形象設計,並將陸續完成“換裝”。

張巖表示,目前全市已全面啓動以點帶面推進垃圾分類。黨政機關率先垂範,社會單位全面實施。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安裝廚餘垃圾控水控雜和就地處理設備,最大限度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示範片區引領,逐步實現居住小區全覆蓋。年底前,全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要達到90%以上;農村地區以環境整治爲主,推進垃圾分類。細化減量措施,爭取將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內。

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標誌着垃圾分類由倡導轉化爲法定義務。截至目前,市民通過“12345”反映垃圾分類的電話達千餘次。5月5日,有關“北京垃圾分類”的輿情信息約3.5萬篇,微博#垃圾分類一起來#熱搜,閱讀量爲3.4億,討論32.5萬。

“從檢查情況看,《條例》實施以來,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宣傳到位,桶站設置基本到位,設施總體運行良好。檢查發現了一些不足和問題,例如,有的小區桶站設置不夠規範,標準不高,垃圾桶比較髒,存有破損,基本無桶蓋;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廚餘垃圾分類不夠純淨;有的小區內缺少再生資源回收點和大件垃圾暫存點,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還未進入,存在翻桶、撿拾可回收物,在小區內亂堆亂放等現象;一些社區、物業動員力度不足,樓門長、志願者等還未參與進來。”張巖說。

據介紹,前述問題交由各區、各部門督促相關的責任人,逐一落實整改。此外,12345市民熱線、媒體、新媒體微博等市民反映的問題,都一併納入了問題整改清單,形成對問題的發現、整改、反饋閉環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