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过于肥胖的人群:肥胖的人一般饮食量较大,人睡眠状态下消化能力减缓,食物容易堆积,午睡时间过长,容易加重或引发肥胖。

2019年立夏时间:2019年5月6日 3时03分,农历2019年四月初二、星期一。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夏天来了,我们今天聊聊夏天该如何养生。

立夏养生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饮食:

在饮食上,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如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而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造成前文所说的“苦夏”,所以夏季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

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夏天饮食清淡为宜,麻辣高脂高糖高盐尽量少摄取,注意水分补充,多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养神: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

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运动:

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虽有利身体,但在夏季不宜运动量过大。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带走身体的能量,所以,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

建议在炎炎夏季自备一些降温防暑饮品,比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

增加午睡:

德国睡眠专家发现,中午 13 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此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希腊研究显示,适当午睡(每周至少 3 次,每次午睡 30 分钟)可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舒缓心血管系统,能使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降低 37%。

睡眠状态下,人体的毛孔会处于张开状态,身体抵抗力也会有所降低。夏季气温较高,正对空调口及风扇虽然然凉爽,但是也很容易引起感冒、头疼、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疾病,严重者还可能造成面瘫。

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晚上的睡眠。

睡醒后不要快速起床:醒后突然起床,会引起体味形体血压,对心脑血管十分不利;另外,午睡后很多人会有心跳加速等感觉,所以睡醒后一定不要快速起床。尤其中老年人在睡醒后,一定要缓慢起身

午睡不适人群表 :

◆低血压人群:夏季天气较为闷热,午睡时血压会相对降低,对于低血压人群尤为不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

◆过于肥胖的人群:肥胖的人一般饮食量较大,人睡眠状态下消化能力减缓,食物容易堆积,午睡时间过长,容易加重或引发肥胖。

◆血液循环差的人群:血液粘稠度高者、因脑血管病变常头晕者、血糖过高者不仅不适宜饭后立即睡觉,也不宜午睡过久,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风险。

◆睡眠障碍人群: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这是一个死循环。对于晚上入睡困难者,如果午睡时间过长,晚上就更不容易睡着了,反复如此,更加伤害身体。

预防疾病

立夏前后,气温升高,各种病毒也变得活跃,一些疾病也会随之产生。因此,在春夏之交,一定要注意预防一些常见疾病。

小心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细菌性痢疾

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预防热伤风

夏天感冒俗称“热伤风”。

夏季天气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使身体受凉而发生感冒。热伤风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预防热伤风,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暑天的多变性。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最后,注意防嗮,注意防嗮,注意防嗮。

关于健康的小知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儿了,期待在这个夏天与您的再次相遇,祝夏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