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〡心理特刊

最近有比我年輕的朋友問我:

「我其實不貪心,只要有個穩定的工作、工作輕鬆、不要壓力太大、薪水夠用、平常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一年能出國一次,這樣就夠了。我的人生並不求升官、也不期望大發財,甚至不想當管理,只要能自在過着屬於自己的小日子即可。這樣的願望應該很容易?有什麼好方法能讓我一直過這樣平凡的人生呢?」

我在這篇,想從邏輯的角度來提醒年輕的朋友:「世界上沒有所謂不貪心的願望。只求穩定的小日子,反而纔是最難的願望。」

爲什麼呢?

01

首先要講的是,大部分人以爲只要不貪心,平穩的生活是可以穩定不動的;換句話說,很多年輕朋友心裏想像的生活,是類似下面這條線。

▲只要我不主動去改變它,生活就能維持不動。

但實際上,平穩並不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並不是「我選擇要不要保持不動。

平穩其實是很多力道互動下的結果,就像飛機能停留在天空其實是推力足夠下產生了升力,而這抵銷了地心引力的結果。

▲保持平穩不是一件易事。

人生其實是類似的,很多力道在相互抵銷;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般,一個人通常得很努力維持不被浪頭沖走,最後才勉強維持平穩不動;倘若什麼都不做,優勢肯定是會隨着時間逐漸遞減的。

所以,真正的人生其實是逐漸下落的曲線;若平穩於一個輕鬆的工作、滿意於還可以的薪水、不想太多挑戰,隨着時間拉長,自身競爭力其實是默默地在下降,而當下降到一定程度後,人生就不會如願的平穩了。

就算不想當管理職、討厭學新東西、不想在職場上升遷,還是得做些什麼。

新技術取代了舊技術,總得學會吧;就算做着相同的工作,以前用紙本流程的,現在改用電腦了,重要學會用新軟件吧?所以就算沒什麼野心,工作還是會慢慢的「自然耗損」。

也因此,不管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就算只是想維持現狀,一個人也不能只是維持現況,而是得預先爲了穩定,在某些層面上不斷改變提升來抵抗自然耗損,生活纔有機會維持在同一個水平上。

▲原地不動的趨勢就是自然下降。

0 2

現在是不是有人要說,這概念不難啊,就圖形上看起來也不難不是嗎?我只要定期往上移動一點點就好…

若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要維持平穩,可比圖形上看起來的難的多。因爲沒人知道嘗試上升多少是剛剛好,多少的上升足以抵銷下降的拉力。

另外,自然下降的力道其實是時時不一樣的,經濟差的年代可能降得快,所處產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可能降的慢。

所以預估一個下降值,然後剛好讓自己提升能抵銷自然耗損,其實是絲毫不實際的。

反而應該儘量在所有能拉昇的時間要拉昇,因爲一個人永遠不知道下降力有多大,努力一輩子,最後都可能才勉強比原來高一些。

▲時刻拉昇才能抵消生活的地心引力。

我們的教育都很強調「不要輸在起跑點」,卻很少強調「追尋長遠的目標」。

學校開始教英語,家長就急忙送學生去英文補習班;開始學九九乘法表,那幼兒園裏就會出現背誦乘法表的聲音。

這種「偷跑策略」隱含一個假設:人生就是百米短跑賽,比別人先偷跑個幾秒,當然會先達到目標!

這讓我記得我剛學開車時,眼睛緊盯着馬路上的標線,車子卻總是開不直。後來老爸提醒我,開車時要望向遠方的固定目標,若只盯着車頭前方的標線,是一定開不直的。

▲不要輸在起跑點,卻摔在了終點線。

跑道上的終點線呢,則好像人生中許多世俗的門檻,必須努力才能達到這個標準:入學分數、銷售業績、適婚年齡等這樣的人生成績單都是,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地接受,並以此作爲努力追求的目標。

但我也發現身邊朋友會感嘆,自己要的明明不多,但不知怎地卻難以達成。然而,我身邊也有些人正好相反,他們擁有的東西很讓人羨慕(已經達到世俗標準),卻仍然積極地追求某些理想抱負。

會不會就是因爲後者的目標比較遠大,所以反倒能達成我們嚮往的世俗目標呢?

這世界是存在地心引力的,如果我們只想維持在空中平穩不動,也得持續努力來對抗地心引力,否則就會逐漸下墜。所以年輕人該考量的,反而不是滿足於小小的平穩,而是該有一個遠大的夢想,大到能奮力去追尋的地步。

因爲很努力地追求夢想,最後都可能只落到平穩過活;更何況若夢想很小,努力很少,努力會完全無法對抗自然耗損,最後只是讓自己走在下降趨勢中。

所以找出自己的理想所在,認真的強化,那恐怕纔是讓生活平穩的唯一方法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