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奧迪“瘦身” 欲轉型電動化 

其背後是利潤率下滑、銷量不振以及電動化轉型等帶來的壓力。

11月27日,奧迪表示已與勞資委員會達成基本協議,計劃到2025年裁員9500人,此次裁員比例約佔其德國總員工數量的15%左右;另外將簡化德國兩家工廠的運營。同時奧迪將在電動汽車和數字化領域新增2000個新職位。

奧迪在聲明中表示,此舉能夠爲奧迪節省60億歐元,節省的成本將用於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以及確保奧迪經營銷售回報率實現9%-11%之間的長期目標。

節源:萬人裁員 縮減產能

奧迪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必須精簡以適應未來,這意味着一些工作崗位將不再需要;與此同時也將會增加新的工作職位。此次裁員包括管理層崗位,同時將通過員工流動結合提前退休計劃沿着人口結構曲線進行裁員,以確保公司的長期利潤率目標和電動化轉型。

據悉,目前奧迪在全球擁有近91700名員工,其中德國本土集中擁有6萬名員工。裁員範圍是否會涉及中國市場還未明確。不過綜合各信息來看,此次裁員主要集中在德國。

由奧迪現任首席執行官伯藍·紹特主導的此次裁員已經發酵多日。此前就有消息稱奧迪計劃裁員數千人,以節約成本向電動化轉型,但遭到了勞資委員會代表的反對,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早在2016年時奧迪與勞資委員會達成協議,保證不會在2020年之期進行強制裁員;另一方面是勞資委員會要求將現有的強制裁員禁令從2025年延長至2030年。

根據奧迪與勞資委員會最新達成協議內容顯示,奧迪與勞資委員會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本次裁員後奧迪將把剩餘的5萬名員工的就業保障延長至2029年底,並將從2021年起完善公司養老金計劃,該協議排除了員工被強制裁員的可能性。

事實上,這並不是今年奧迪第一次裁員。早在今年3月奧迪就宣佈將在未來縮減170億美元的成本支出,並裁撤10%的管理層職位以加大電氣化領域的投資力度。彼時,奧迪也表示未來將不會填補這些職位的空缺。

奧迪本次除了宣佈裁員9500人之外,同時也宣佈將縮減其在德國兩家重要工廠的年產能;其中英戈爾施塔特工廠的年產能將縮減至最多45萬輛,內卡蘇姆工廠的年產能將縮減至22.5萬輛。業內人士認爲,工廠產能的縮減就必定意味着人員需求的減少,這也表示了奧迪裁員節約成本的決心和必然。

寒冬:銷量暴跌 財務壓力

“奧迪裁員的背後實際上是全球汽車市場下行所帶來的影響。”一位汽車業內分析師表示,“汽車市場經濟下行,車企銷量縮減,利潤空間被壓縮。此外電動化等‘新四化’轉型的成本與日俱增,車企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從銷量表現來看,奧迪此番的裁員或許也是無奈之舉。今年前10個月,奧迪全球累計銷量爲151萬輛,同比下降1.2%。在豪華車第一陣營中,寶馬集團1-10月的全球市場交付量爲2070496輛,同比增長1.7%,領跑BBA三強;梅賽德斯-奔馳(不含Smart品牌)今年1-10月的累計銷量爲1924536輛,同比增長4.9%,緊隨寶馬集團之後。

從BBA的銷量表現來看,奧迪今年前10個月的全球銷量表現並不佳,在豪華車第一陣營中是唯一一家銷量下滑的企業,同時也墊底豪華車第一陣營。

不過前10個月奧迪在華銷量實現了同比2.1%的增長。業內人士認爲中國市場銷量增長確保了奧迪全球銷量並未大幅下滑。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說,“中國市場對於奧迪來講非常重要,奧迪在美國等市場的銷量與奔馳寶馬存在較大差距,如果中國市場再失守,奧迪銷量的表現或將更不樂觀。”

在財務方面,奧迪的壓力也不容小覷。奧迪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奧迪集團銷售收入爲287.61億歐元,同比下降7.69%;經營利潤爲23億歐元,同比下降17.9%;淨現金流爲22.53億歐元,同比減少15.7%,各方面的表現都大幅下跌。

不過這一情況在第三季度有所好轉。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爲125.7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有下滑;營業利潤爲9.38億歐元,營業利潤率爲7.5%,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也正是因爲第三季度的財務好轉,才使得奧迪前三季度的盈利潤率和營業利潤高於去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奧迪營業利潤爲32.39億歐元,同比增長12.8%;營業利潤率爲7.8%高於去年同期的6.5%;稅前利潤增長至3668萬歐元,淨現金流爲32.71億歐元;但奧迪前三季度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依舊下滑6.8%,爲413億歐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奧迪今年前三季度利潤的增長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數低。去年同期,奧迪曾因排放門事件被處以高達8億歐元的罰款,這就導致去年同期的利潤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基數表現。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今年奧迪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投放改款換代車型以及全新車型,其中SUV車型在市場上獲得了更高的利潤表現,這也促使奧迪在營業利潤上的增長。

換帥:掌門人更迭 高層洗牌

實際上,在本次裁員之前,奧迪官方宣佈了新一屆奧迪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的任命。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奧迪換帥的目的也在於提振銷量改變當前變革不前的局面,以及徹底擺脫排放門對品牌形象帶來的不良影響。

11月16日,奧迪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前寶馬集團負責採購的全球董事會Markus Duesmann將於2022年4月1日正式出任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並負責母公司大衆董事會層面的研發管理工作,伯藍·紹特將於明年3月底卸任集團職位。至此,奧迪換帥的傳聞也終於塵埃落定。

此外,11月21日奧迪再次宣佈奧迪董事會職務的新任命。現任大衆品牌採購負責人的Dirk Große-Loheide將於2020年4月1日接替現年53歲的貝恩德·馬滕斯出任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採購和信息技術董事;Arno Antlitz於2020年3月1日接替宋寅哲出任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財務董事;宋寅哲出任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首席財務官;現任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公司首席人力資源官的Sabine Maaßen將於2020年4月1日接替溫德林·格貝爾出任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人事和社會事務董事。

而有消息稱在正式任命新掌門人之前,奧迪就已經悄悄進行了一輪大規模的高層換血,涉及財務、採購和人事主管等多個核心職位。

大衆汽車首席執行官、奧迪品牌董事長赫伯特·迪斯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奧迪正在爲未來進行內部架構調整。”不過在業內看來,奧迪新管理層全部是2015年大衆集團排放門曝光後任命的高管,此次高層更換更多是爲了組建全新的團隊,消除排放門帶來的影響。

2015年9月開始大衆汽車陷入排放門醜聞事件;2018年2月德國檢方對奧迪總部及內卡蘇爾姆公司進行了搜查;同年6月18日時任奧迪CEO施泰德因排放門被捕。一天之後,6月19日大衆汽車監事會召開緊急會議,任命時任奧迪市場和銷售總監伯藍·紹特擔任代理CEO。

臨危受命的伯藍·紹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同時爲奧迪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鋪墊,但上述汽車分析師認爲,“即便在施泰德被捕後,大衆汽車及奧迪迅速做出了反應,但不可避免的奧迪品牌還是受到了排放門的影響。”

在奧迪的轉型中,大衆汽車認爲伯藍·紹特雖然帶領奧迪走上了改革之路,但離奧迪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他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因而伯藍·紹特最終也只是以“救火隊長”的身份黯然離去。

新掌門人馬庫斯·杜茲曼與迪斯師出同門,大衆集團更是對他寄予了厚望,奧迪官方曾公開表示,“希望馬庫斯·杜茲曼和管理團隊能夠穩定工廠的產能利用率併爲公司注入更多信心。”不難看出,新掌門人身上也揹負着重振奧迪品牌銷量的使命。

轉型:電動化轉型 搶奪市場

無論是新掌門人馬庫斯·杜茲曼的任命,還是近萬人的裁員,背後更主要的原因都是與電動化轉型有關。新掌門人的任命是爲了更好的進行電動化轉型,近萬人的裁員是爲了節省更多的成本以用於電動化轉型。

“在新的競爭環境和政策導向下,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力很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進入高度市場化、差異化的發展時代。”崔東樹認爲,“雖然奧迪的電動化轉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順勢而爲,但在新能源汽車這片藍海市場中,奧迪自然也不會放棄搶奪市場份額的機會。”

12月2日,奧迪官方宣佈到2024年計劃在電動出行領域預先投資120億歐元。按照奧迪當前的電動化轉型規劃,到2025年,奧迪預計推出30餘款電動車型,其中20款將爲純電動車型;到2025年,奧迪電動及混合動力車型銷量預計將佔據其全球總銷量的40%左右。

此外,奧迪表示爲加速推進電動出行進程,奧迪正在與保時捷合作開發PPE高端電動化平臺,並與大衆汽車集團合作開發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

目前,奧迪首款純電動車奧迪e-tron正式上市,按照奧迪的規劃,奧迪e-tron將於明年由一汽-大衆奧迪導入進行國產化生產;到2021年,奧迪計劃向中國市場推出9款新能源車型;到2022年,一汽-大衆奧迪本土化生產的產品將擴大至12款;到2025年奧迪在中國的所有產品均實現電氣化;爲節約電動車型生產成本,奧迪也正在加速推進與本土電動化平臺合作。

但業內人士認爲,電動化轉型存有陣痛期,在陣痛期內奧迪在成本等方面必然也存在一定的壓力,此次裁員也恰好說明這一點。“雖然奧迪在電動化轉型的步伐並不是最早的,但奧迪e-tron的上市還是爲奧迪在細分市場上搶奪了一定的先機。奧迪e-tron國產化之後價格會有所下降,屆時走量銷量也更爲明顯。”上述分析師表示。

電動化轉型在即,新四化成爲未來汽車市場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環境下轉型是必然,“但轉型也自然存有一定的陣痛期,但重要的或是如何應對和佈局。”上述分析師坦言。

新京報記者 王琳琳 製圖 李石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