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般无奈下的张学良只能和斯大林和谈,双方签订了《伯力协定》,恢复了苏联在中东铁路上的所有权利。张学良认为可以趁苏联内忧外患时,收回中东铁路。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年仅27岁的张学良被匆匆推上大帅椅。少帅张学良刚一主政东北,就干了了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东北宣布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张学良随之成了家喻户晓的民族大英雄。

山海关内外实现统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年轻气盛外加政治经验不足的张学良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很想再为国家做点贡献。当时觊觎东北的只有苏联和日本。日本的情况,张学良非常清楚,虽然有杀父之恨,但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富二代张学良当一次民族英雄,代价却是中国丢掉了整个黑瞎子岛

苏联什么情况,张学良可就一无所知了,沦落东北的那批白俄顾问趁机散步反苏言论,如苏联正闹大饥荒,人民不满苏联政府等。张学良认为可以趁苏联内忧外患时,收回中东铁路。可他万万没想到,为了当一次民族英雄,中国和他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

中东铁路是甲午战争后,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的产物。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道绥芬河,南到大连,贯通东北三省,与西伯利亚打铁铁路相连的“T”字形铁路。

十月革命后,苏联受到白俄和协约国的干涉,宣布放弃俄帝政府在中国所掠夺的一切特权。等到1920年政权逐渐稳固,苏联又改变了原来的立场,拒绝交出中东铁路,而是象征性的提出可以“两国共管”。张作霖在世时,曾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苏联态度强硬,而且又得不到日本人的支持,这个问题就一直拖着。

富二代张学良当一次民族英雄,代价却是中国丢掉了整个黑瞎子岛

张作霖执掌东北时穷兵黩武,使得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中东铁路每年利润丰厚,诱惑对张学良来说不可谓不大。张学良先试探性地和苏联做了一次谈判,果真收回了部分权利,这使得张学良天真的认为苏联人就是个“软柿子”。

1929年5月27日,张学良的命令张景惠、吕荣寰,以苏联在哈尔滨领事馆召开的“远东工厂党员大会”违反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的相关内容为由,查封了领事馆,逮捕苏联39人。

这一下子就捅了蚂蜂窝,苏联政府当即就提出严重抗议,国内还激气大规模地反华游行示威。张学良深感责任重大,立刻南下北平与蒋介石会晤。蒋介石是条政治老狐狸,他哄骗张学良说:“应以武力接管中东路, 以防止赤化,甚至与苏断交,亦在所不惜。”并承诺“一旦中苏开战, 中央可出兵10万, 拨几百万军费”。

富二代张学良当一次民族英雄,代价却是中国丢掉了整个黑瞎子岛

在蒋介石的鼓动下,张学良在7月10日,贸然以武力接管了中东路。19日,斯大林指示苏军向东北军发起进攻。开战前三天,苏军就俘虏8000多名士兵和300多名军官,缴获枪支上万,野战炮和弹药无数,东北军最精锐的一个旅全军覆没。就在东北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蒋介石的10万援军迟迟不见动静,只派出了号称“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浚前来调停。

万般无奈下的张学良只能和斯大林和谈,双方签订了《伯力协定》,恢复了苏联在中东铁路上的所有权利。

张作霖在世时,一直奉行着一种“间于齐楚”的外交政策,利用苏联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来最大程度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张学良作为民国第一大富二代,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东北军政一把手,这种“飞来的权利”把他砸得有点找不到北。

富二代张学良当一次民族英雄,代价却是中国丢掉了整个黑瞎子岛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风,总想把日本或是苏联干趴下不可。他晚年在回忆录中用“不自量力”四个字来总结自己当时的表现。

张学良的“不自量力”,如果损失的仅是他们奉军几个旅也就罢了,可他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无法估计的。首先,东北军在战场上的狼狈不堪,让日军更加坚定了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决心。其次,《伯力协定》签订后,苏联军赖在了黑瞎子岛不走了,直到2004年,中国才艰难地从俄罗斯手中要回了半个黑瞎子岛主权。

中东路事件上,张学良彻底得罪了苏联,这也为他在西安事变中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