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效应,简称光伏,又称为光生伏特效应,是指光照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部位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光伏技术具备很多优势:比如没有任何机械运转部件;除了日照外,不需要其他任何“燃料”,在太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下都可以工作;而且从站址的选择来说,也十分方便灵活,城市中的楼顶、空地都可以被应用。自1958年起,太阳能光伏效应以太阳能电池的形式在空间卫星的功能领域首次得到应用。时至今日,小至自动停车计费器的功能、屋顶太阳能板,大至面积广阔的太阳能发电中心,其在发电领域的应用已经遍及全球。

根据能源局7月11日发布的竞价项目通知:2019年竞价项目容量合计22.79GW,其中普通地面电站18.12GW,工商业分布式4.67GW。其并网要求为2019年底前并网可享受全部核准电价,每逾期一个季度电价补贴降低0.01元/kWh,逾期两个季度内仍未建成并网的取消补贴资格。指标下发后8-10月国内累新增并网仅3.68GW,其中仅户用光伏装机2.59GW,占比70%,竞价项目装机较少。预计随着第一阶段并网节点的到来,国内部分项目有望迎来加速转化,需求有望环比改善。

兴业证券最新观点:光伏行业政策渐趋明朗,市场预期扭转箭在弦上、2019年抑制国内市场需求的因素将不复存在,市场悲观预期及基本面情况将逐步扭转。

行业层面:近期座谈会内容奠定了2020年光伏发展主基调

根据我们的了解国家能源局11月中下旬连续两次召开内部会议,与企业座谈明确三点重要内容,较为超市场预期

★2020年光伏推荐40-50GW国内行业真实需求,同比增40%以上。

★力争2019年Q4发布竞价方案,2020年2月上报,三月完成竞价

★合计17.5亿补贴,预计户用支撑8-10GW,竞价20GW,加之2019顺延和2020年平价+基地特高压等项目,合计可见规模将达到50GW以上,根据电网消纳空间可保40-50GW底线。

最重要的判断:造成2019年国内需求低预期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2019年国内需求低预期的原因不是电网公司,而是竞价组织的方法和时间点均造成项目上马仓促,项目工期延宕。

竞价组织时间较晚,确认中标时间为7月,对国内需求造成了延宕。更为重要的是,从组织竞价到上报材料截止仅为1周时间,过于仓促,大部分项目拿到指标之后,才开始着手做融资、并网等事宜,导致真正开工时间大为延后。

上述影响因素将是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中着力解决和规避的,今年竞价项目将早通知(参考近期湖北能源局下发的通知),早预期,早开展,给予企业充分的时间,确保抑制2019年国内需求因素在2020年不再发生,这是最重要的变化。

目前进展&短期催化

电规总院正在进行客观第三方电网消纳空间测评,预计结果为全国消纳空间40-50GW,之后预计将发布光伏竞价政策征求意见稿。

行业政策发布在即,我们将调动产业链资源紧密跟踪政策进展情况,若12月如期发布将形成较强催化,推荐通威股份、隆基股份、阳光电源。

基本面将持续回暖,拐点已到:

根据电网公司摸底,2019年11-12月将累计有10GW左右,国内光伏项目并网,月度新增装机同比、环比数据将近半年来首次转正,对产业链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同时2019年Q1基数较低,2020Q1将因部分递延项目产生需求,数据将持续维持正增长,Q2国内项目启动之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华创证券观点:光伏拐点将至,拥抱平价新成长

随着光伏投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在全球不少区域都具备了经济性,成为当地最经济的能源形式,补贴政策对于装机需求的扰动望趋于平缓。且由于不依赖于政府补贴,行业现金流料将逐步趋于健康,龙头公司料将强者恒强。建议积极关注平价驱动下的行业中长期成长空间,以及短期预期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积极拥抱行业内龙头公司,推荐通威股份、隆基股份,以及估值较低的东方日升、阳光电源。

中信建投观点:光伏2020政策与需求预期向好

建议关注:硅料龙头、隆基股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