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高奏“飛天”曲

——柳格國家高速公路酒泉段項目建設紀實

阿爾金隧道左線 陳思俠 攝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在酒泉西南,平均海拔3300米的當金山脈,一條“天路”猶如彩虹,飛越了這道屏障。這就是甘肅路橋建設集團、西部中大建設集團數千名“路橋鐵軍”正在建設的瓜州柳園到格爾木國家高速公路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縮短區域間運輸距離,是瓜州、敦煌、格爾木連接新疆、西藏及內地的又一重要交通樞紐,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金山,“鐵人”向你報到

“項目進場時,大家都有些傻眼,這裏是無人區,沒有水、電、路,沒有任何物資,狂風肆虐,冰天雪地,連帳篷都扎不住。”甘肅路橋建設集團二標段項目總工閆有民說,2016年3月,工程技術人員首次進場,由於這裏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當年就更換了870名一線施工人員。

但是項目部的技術員,沒有一個退縮。

沒有臨時駐地,路橋人搭設帳篷;沒有路,他們修建了臨時便道;沒有地材,他們跑遍了周邊大大小小的石料廠;沒有電,他們啓動發電機全力保障;沒有通信信號,進場後全體人員“失聯”……

兩年多過去了,“小白臉”變成了“黑包公”。風吹日曬,塵土灰漿,從隧道到橋樑,一線施工員的付出,是難於計算的。但值得慶賀的是,隧道迅速掘進,高架橋一天天架起。

在工地上,年輕的施工員津津樂道:李森和張豔春結婚了!這對情侶,是在柳格國家高速公路酒泉段項目建設中相識相愛的。結婚一個星期,雙雙辭別父母和親人返回了工地。

“我頭一年進山,第二年5月出山時,突然發現山腳下有一棵白楊樹,綠色的。我讓司機停車,我蹲在地上看了又看,眼淚就湧了出來。施工現場半年沒有看見過綠樹啊!”陳旺家住肅州區清水鎮,是項目工區長,回想起當時的情形來聲音還有些哽咽。

每天與建設者相伴的是大風和黃沙,寂寞和孤獨。

當金山,“鐵人”向你報到!面對艱苦的環境,年輕的路橋人沒有怨言。再苦,也要和當金山的風沙拼;再累,也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

阿爾金,火龍貫穿特長隧道

大雪常封山,七月仍飛雪。當金山上的雪還未消融,隧道里,卻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承建的當金山特長隧道,是柳格高速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隧道右線長7527米,左線長7525米,合計15052米,斜井1388米,路基4329米,鋼筋混凝土預製箱涵11道。

柳格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開工以來,甘肅路橋第五分公司二標段建設者發揚頑強拼搏的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爲阿爾金山隧道掘進施工立下了不小的功績。爲了解決水的問題,他們踏遍了大大小小的山嶺和溝谷,終於,在鑽機一米一米鑽進中,向荒原要水成功了。一臺臺挖掘機、裝載機,一車車水泥碎石沙子,一捆捆鋼筋進場了,伴隨着轟鳴的機械聲,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可重複拆裝利用的節能環保集成式辦公樓、工廠化的全封閉保溫式混凝土拌和站、集約化的鋼筋加工場等陸續建成,工地上熱鬧了起來,當金山充滿了生機。

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的“路橋鐵軍”精神,在“鐵人”王進喜的家鄉酒泉,得到了新的昇華。

“施工任務重、技術難關多。但是,各個施工現場,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前幾天,有領導查看當金山隧道右線,到了隧洞口,突然提出看左線,算是突擊檢查吧,結果兩個線路作業環境同樣乾淨,施工員着裝整齊,安全措施到位。”柳格國家高速公路酒泉段項目部總工劉傑說。

施工的難度,前所未有。穿山隧道,從外面看,就是寸草不生的荒涼大山,可是隧洞內,作業面出現了滲水,出水量最多的一天竟然有1000多立方米。破碎帶也接踵而至,危險重重,技術攻關成了一項接力賽。在晝夜燈火通明的隧道內,縮短開挖進尺、分割開挖斷面,現場“諸葛會”一場接一場,難題也一一迎刃而解。

30多年了,劉傑從一個路橋戰場轉移到另一個路橋戰場,兩鬢早生了華髮。他說,有個同事,一個項目結束後,40出頭的人就已白髮蒼蒼,路橋人是擰着一股幹勁在幹啊!

大巴溝,隴上高原第一橋

牧民說牛羊過不了的大巴溝,在路橋鐵軍腳下“走泥丸”。

柳格高速公路大巴特溝特大橋地處海拔3400米的當金山,橋樑全長2587米,橋面寬度12米,最大橋墩高達63.5米,是甘肅境內高原氣候條件下第一座特大橋,被譽爲“隴上高原第一橋”。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西部中大建設集團柳格高速公路項目管理層人員平均年齡30歲。這個年輕的團隊,有着滿腔的熱血、百倍的幹勁、沖天的豪情。在高海拔區域,頭頂炎炎烈日,忍受着強紫外線,常因勞累過度,出現缺氧、暈厥。

爲建成甘肅高原地區的樣板工程,項目工程部科技先行,在橋樑下部結構施工中,針對乾燥、多風沙、雨量稀少、蒸發量大等氣候因素,在空心薄壁墩施工過程中,創新性地使用了“薄壁高墩帶模養生技術”,利用模板停留時間進行養生,在混凝土頂面預留5釐米槽口儲存水分,並加裝計時器進行自動定時注水,解決了高原環境條件下高墩混凝土由於養生不到位造成實體強度提升慢的難題;同樣針對高原氣候條件,爲確保混凝土外觀質量及實體強度達到設計和規範要求,在養生方面創新採用了“夾棉防水材料覆蓋蒸汽養生”工藝,確保預製箱梁達到了設計強度的90%,使預製箱梁在乾燥的高原氣候條件下,滿足了後期預應力要求。

“這是一條酒泉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黃金通道’,也是一條科技創新之路。”西部中大建設集團柳格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工程部部長羅鵬豔自豪地說。

在阿爾金山隧道口,一位交班走出隧道的農民工躺在離隧道口不遠的沙堆上。記者走近他,他頭也不抬地說:“給女兒發個短信,女兒考上大學了!”他渾身上下都是泥漿,灰頭土臉的,只有一雙溼潤的眼睛在閃亮。

記者舉起相機,定格了這一刻美好的時光。

(陳思俠 陳其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