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武定五年,權臣高歡病重,孝靜帝暗自竊喜,盼着這位曹操式的人物能早點歸天,自己能夠重掌東魏實權。

而在高歡身旁服侍的世子高澄也是一臉憂慮,父親掌管着東魏大權,離皇位已不遠,如今病危,朝中那些反對勢力必然羣起攻之。敵國樑朝更是虎視眈眈,時刻打算趁亂北伐。

高歡看出了兒子的憂慮,問道:“爾面更有餘憂色,何也?”高澄默不作聲,高歡淡淡的說道:“豈非憂侯景叛耶?”高澄急忙回答道:是啊,老爸,侯景驍勇善戰,我根本打不過他啊。

而且侯景公開叫囂:“王(高歡)在,吾不敢有異;王無,吾不能與鮮卑小兒(高澄)共事”。這不明擺着說老子一死,他就要跟兒子開戰嗎?

高歡聽罷,哼了一聲告訴他,怕啥,你老爸我早就替你安排好了。侯景在河南飛揚跋扈十四年,除了我之外,只有慕容紹宗能對付得了他。我之所以不提拔慕容紹宗,就是等着你將來掌權了,再給他恩惠,讓他感激涕零,去對付侯景。

在做好人事安排後,高歡又拿出一封信,交待兒子高澄道:我死後把這封信寄給侯景,可一箭雙鵰解決問題。高歡死後,高澄打開書信一看,原來是高歡以自己的口吻請侯景前來敘舊,高澄心知肚明,他祕不發喪,又連夜將書信寄給了侯景。

然而沒想到的是,侯景看到書信後當即大怒道:“高王已薨,此鮮卑小兒欲誑吾入彀”。原來,高歡生前與侯景有祕密約定,每次通信,都要在書信背後點上一點,以防他人造假。

而這封高歡生前留下的書信,卻沒有加上這一暗號,結果侯景收到書信後,一眼識破這是高澄要騙自己自投羅網,當即擁兵反叛。

高澄見第一條計策失敗,急忙啓用慕容紹宗爲主將出兵平叛。侯景從追隨爾朱榮起家,驍勇善戰,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對東魏諸將非常輕蔑。但聽說領軍前來的是慕容紹宗,當即嚇了一跳,自言自語道:誰教鮮卑小兒派慕容紹宗來的,莫非是高歡還沒死?

而慕容紹宗也果然不負所望,一舉擊潰了侯景的十萬叛軍,侯景帶着800殘兵逃過長江,投靠了南邊的梁朝。高歡作爲當世梟雄,臨終前都能周密部署對侯景的平叛,爲何卻在書信的問題上犯了這麼大的疏漏呢?

如果能成功誆騙侯景來到晉陽誅殺掉,豈不是能避免兵戈之苦嗎?其實,故意沒寫暗號逼反侯景纔是高歡的一石二鳥之計,他很清楚侯景這個人狡猾多變,所以把侯景當做了一顆棋子。

事情果然如高歡所預想的那樣,侯景反叛時,南梁皇帝蕭衍不顧羣臣反對,執意接納叛將侯景,結果以損兵折將十萬的代價,救回了這位亂世奸雄。而侯景也充分彰顯了背恩棄義的本色。

在投靠梁朝後,侯景又一次次叛亂,一舉攻入建康,後來還自立爲帝,把整個江南攪得天翻地覆,梁朝自此一蹶不振。而高歡的次子高洋則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梁朝的淮河地區。高氏兄弟的軍勢和威望在東魏達到了鼎盛。

不久,高澄逼迫孝靜帝禪讓,但在繼位前一天意外身故,好在弟弟高洋還在,他完成了高澄的遺願,繼位開國,建立了北齊。

不得不說,高歡臨終前的一箭雙鵰之計非常奏效,不僅把侯景這顆亂世棋子成功扎進了南梁的心臟,也爲兩個兒子篡權奪位奠定了基礎。但高歡沒料到的是,他的子孫個個荒淫殘暴,北齊僅僅享國二十八年即被滅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