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方變位是指真胃在右側腹腔發牛不同程度的扭轉,皺胃右方變位即皺胃順時針扭轉,臨牀上習慣把右方變位稱爲真胃扭轉。變位是皺胃轉到瓣胃的後上方位置,置於肝臟和腹壁之間,呈現真胃積液、鼓氣、腹痛、鹼中毒和脫水等幽門阻塞綜合徵。


牛真胃右方變位診斷與防治要點




一、診斷要點

【臨牀特徵】急性病例,突然發生腹痛,蹴踢腹部,背下沉,呈蹲伏姿勢,心跳增至100-120次/分鐘,體溫偏低或正常,瘤胃蠕動缺乏,糞便可呈黑色,混有血液。通常糞量中等,但也可大量腹瀉。由於皺胃充滿氣體和液體,右腹(皺胃)和左腹(瘤胃)鼓氣,作衝擊性觸診和震搖,可聽到一種液體振盪音。在右側倒數2-3肋骨上叩診,同時在右側飢窩部聽診,能聽到一種高調的乒乓音或鋼管音。直腸檢查,由於擴張的皺胃可伸到最後肋弓之外,能在右側腹部觸摸到鼓氣而緊張的皺胃,而皺胃將肝臟向腹正中線推移。輕度扭轉或伴有擴張,都可出現酮尿,尿量減少,尿色深黃。嚴重的病例還常伴有重度脫水、體克和鹼中毒。輕度扭轉時,病程可達10-14天,但嚴重扭轉而呈急性者病程較短,可在2-3天死亡。有時由於皺胃高度擴張,以至發生大網膜撕裂及皺胃破裂和突然死亡。

【鑑別診斷】與皺胃阻塞、皺胃左方變位、原發性酮病等相鑑別。

二、防治要點

【治療原則】手術復位。

【治療措施】採用手術療法,右肷部中切口,切口長20-25釐米。

三、診療失誤產生的原因及糾正

【診斷失誤】與前胃弛緩、皺胃阻塞、皺胃左方變位、原發性酮病等相鑑別。皺胃阻塞時,擴張的皺胃不是在右側肋弓上1/2部位,更不會進入到右腹脅部,震搖時也不會發現液體震盪音。皺胃左方變位時雖亦呈現酮尿,但鼓氣部位是在左側腹中部,兩側腹部腰旁窩均不鼓氣,且大多數呈亞急性或慢性。在左側最後3個肋間叩診時,同時在腹部聽診出現鋼管音。腹部鼓氣亦以該區爲明顯,該區穿刺可以確診。原發性酮病時,腹壁檢查皺胃無異常,呼出氣體帶有酮味(爛蘋果味),對葡萄糖治療有良好反應。

牛真胃右方變位診斷與防治要點

【治療失誤】

(1)皺胃右方扭轉,一般多呈順時針方向扭轉,由於皺冒充氣和積液則體積逐漸增大,穿過網膜問孔,將大網膜壓擠在皺胃前下方,故切開腹膜後,暗紫紅色皺胃就會暴露在創口處。另外,大網膜往往由於受皺胃壓力過大,牽張破碎或撕裂,皺胃復位後一定注意將網膜復位。如網膜撕裂復位後無法固定時,要用縫合法將其固定在腹膜及腹壁上,否則,皺胃雖經復位,往往還會再次扭轉。同樣腸管也會露於網膜與腹膜間,造成腸變位或鉗閉壞死。

(2)手術開始前最好先用胃導管通過洗胃、導胃方法,將瘤胃內的積液充分導出。這不僅能減輕腹壓,也便於手術的進行,更重要的是避免瘤胃內過多的積液繼續對機體產生不良刺激。

牛真胃右方變位診斷與防治要點

(3)如果皺胃右方轉位發生時間短,皺胃內容物較少,可以直接使皺胃復位。若病程較長,皺胃內存有大量的積液,往往無法使其復位。此時可將皺胃一部分拉出創口外,切開皺胃,放出胃內容物,使皺胃體積縮小,閉合皺胃,便於整復。

(4)術後治療主要是消炎,防止腹膜炎的發生,可以應用抗生索,必要時可直接向腹腔內注射抗生素。內服胃腸道消炎劑,以防止或治療皺胃炎。注意強心補液,以迅速恢復機體抗病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