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玩家操作着帥氣的武將進行戰鬥,武將在攻擊的時候還會喊出振奮人心的臺詞,在通過關卡的時候還有動畫演出,許多人名和地名都用漢字表示,再加上漫畫家本宮廣志所畫的三國人物真的很帥,《吞食天地》不僅影響了玩家對遊戲的選擇,也影響力後來三國題材的遊戲,特別是趙雲成了許多人心目中最喜歡的三國人物。當時很多家裏有FC的朋友看到《吞食天地》這個名字,都會以爲這個和街機廳的是同一款,直到買回家才發現這是一款RPG遊戲,只有幾個小人在地圖上亂走,完全不知道遊戲遊戲到底要幹什麼,走着走着就遇到敵人的埋伏,然後也看不懂日文到底說了什麼就一陣亂打,沒有耐心的小孩這個時候就已經拔掉電源去睡覺了。

今年的五一假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門遊玩呢?因爲疫情尚未完全結束,大家也都沒有走太遠,都是選擇比較近的地方遊玩,或者說是像我一樣窩在家裏打遊戲,雖然現在發售的遊戲數量不多,幸好還有《最終幻想7》的重製版可以玩,如果是之前因爲工作沒時間玩,那這個假期正好可以補一補,反正大家呆在家裏一般也不會無聊。

《吞食天地》中的趙雲形象影響了後來許多遊戲

把時間倒退30年,那時候的遊戲產業還沒有這麼發達,在閒暇時間想要打遊戲可不容易,在家裏容易被父母管着,最好的辦法就是跑去附近的電玩店,那裏有很多大型的遊戲街機,就算是沒有錢可以買遊戲幣親自戰鬥,能夠看別人玩也是非常的開心。那時候看別人玩街機就像現在我們聚在屏幕前看別人玩《英雄聯盟》一樣。

而要提到當時最受歡迎的遊戲,一定是那些過關類型的遊戲,例如《雙截龍》和《恐龍快打》,當然還有capcom公司根據漫畫製作的《吞食天地》,這款遊戲之所以能夠大受歡迎,最大的原因就是故事的原型正是《三國志》,三國題材正是男孩子最喜歡的題材。

除了題材討喜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吞食天地》遊戲中有漢字,雖然故事人物講的日語讓人看不懂,但是角色人名都是用中文來寫的,當看到劉備、關羽、張飛出現在電子遊戲中,再加上不斷出現的特別畫面,《吞食天地》自然就霸佔了街機廳的主要位置。

第一款《吞食天地》的遊戲誕生在1989年,大魄力遊戲畫面讓人挪不開眼睛,再加上游戲強大的音效,迅速打開了遊戲市場。

儘管《吞食天地》很早就已經誕生,但是第一款作品卻並非是我們熟悉的橫向卷軸,最早的《吞食天地》是一款帶有射擊性質的遊戲,玩家能夠操作的角色只有四位,分別是張飛、劉備、關羽,以及趙雲。玩家在遊戲中所能做的動作也很少,我們選擇的角色會騎馬前進,我們可以普通攻擊敵人,也可以連續按攻擊鍵釋放強力技能,也能夠使用消耗生命值的特使技能。

玩家操作着帥氣的武將進行戰鬥,武將在攻擊的時候還會喊出振奮人心的臺詞,在通過關卡的時候還有動畫演出,許多人名和地名都用漢字表示,再加上漫畫家本宮廣志所畫的三國人物真的很帥,《吞食天地》不僅影響了玩家對遊戲的選擇,也影響力後來三國題材的遊戲,特別是趙雲成了許多人心目中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吞食天地》不僅有橫板過關遊戲,還曾被改編成RPG遊戲,同樣讓玩家沉迷之中。

在初版的《吞食天地》發佈不久,在任天堂著名的主機FC上,也登場了一款同樣叫做《吞食天地》的遊戲,只不過這款遊戲並不是傳統的動作遊戲,而是一款非常傳統的RPG遊戲,就和當年的《勇者鬥惡龍》一樣,以劇情作爲遊戲的主要賣點。

當時很多家裏有FC的朋友看到《吞食天地》這個名字,都會以爲這個和街機廳的是同一款,直到買回家才發現這是一款RPG遊戲,只有幾個小人在地圖上亂走,完全不知道遊戲遊戲到底要幹什麼,走着走着就遇到敵人的埋伏,然後也看不懂日文到底說了什麼就一陣亂打,沒有耐心的小孩這個時候就已經拔掉電源去睡覺了。

RPG版的《吞食天地》

當時稍微有點耐心的小孩則會去猜日文的意思,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則會想方設法去尋找攻略,當時市面上也有一些遊戲的攻略書,這些攻略書無疑是不懂日文孩子的福音,在找到了遊戲的樂趣之後,就開始重新沉迷於這款RPG遊戲帶來的樂趣,就連上學也不忘和小夥伴討論該怎麼分配司馬懿的策略值,許多年後,依舊有許多玩家想起會想起那落鳳坡練功密技。

翻天覆地的系統革新,取長補短的《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戰》纔是真正的風靡之作。

可能是自家的《快打旋風》系列實在太火,以至於Capcom公司之後的遊戲作品都不免帶上動作遊戲的影子,而《吞食天地》的續作選取了赤壁之戰的故事,場景和人物都更加的複雜,第一部的橫版射擊遊戲模式被拋棄了,《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戰》變成了像《雙截龍》一樣的橫板過關動作遊戲.

雖然遊戲在玩法上幾乎是翻天覆地的革新,但是遊戲的可玩性卻比第一部高出了十幾倍,尤其是當時首次開創三人一起作戰的創舉,這是《吞食天地》系列的象徵,而遊戲中可以操作的角色也從4個變成了5個,刪除了劉備的角色轉而加入了黃忠和魏延兩位猛將,5名角色各有不同的攻擊模式,再加上動作鍵+搖桿方向的數種組合,讓一個闖關遊戲玩成了格鬥遊戲的快感。正是因爲以上的遊戲魅力,《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戰》吸引了大批玩家羣體,這些玩家相互討論連招方式和隱藏道具,讓遊戲充滿了話題性。

《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戰》

作爲一款街機作品的續作,《赤壁之戰》把話題和投幣數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峯,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續作,而這款街機作品也一直被Capcom視爲經典,每次只要出懷舊遊戲總不忘把《吞食天地》帶上,在索尼的PlayStation上可以玩到街機的移植作品,而到了ps3和ps4時代,我們依舊可以在capcom公司的系列懷舊作品中玩到這款遊戲。

只不過這款遊戲在第二部巔峯之後,Capcom就沒有再開發續作了,這其中的原因自然和漫畫原作有關。當時《吞食天地》這部漫畫並非是走正統三國的路子,而是一部包含有神話和科幻的新編故事,這也導致故事到後來無法進行收尾就草草結束,只不過漫畫在改編成遊戲後,遊戲受歡迎程度遠超Capcom公司的預料,只是《吞食天地》的故事或許只能到此爲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