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永远存在着辩证关系,古代的皇帝暴君有暴君的威慑力,昏君有昏君的敛财方法。最怕的就是既想暴力治国还没有治国的能力,想要成为廉政的君王还没有生财富民的本事。明朝就有一位皇帝,一生廉政克己就因为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最后使200多年的祖业江山葬于他手。

这个人就是崇祯,他的名字取的就好朱由俭。生来就被期望勤俭。他也名副其实。上位后不悉心学习和总结前朝的治国经验。上来就做出杀伐果断,惩恶扬善的举动。听取东林党的一面之词,把魏忠贤拉下马。魏忠贤虽然不是什么忠臣。但是在他的辅佐下天启皇帝的江山可是民生富庶。经济繁荣。国库更是充盈。

虽然魏忠贤怂恿皇帝回复税收。在他的管辖之地,人们无不交税。国库不断充盈起来。因此皇上也非常的信赖他,这让死对头东林党按奈不住了。为了争回势力和皇帝的重视,不断的抹黑魏忠贤。崇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觉得他就是个大奸臣。是祸国殃民的大恶之人。

也觉得苛捐杂税对人民的生活实在是负担太重了。这就是愚昧的仁慈。岂不知军队的补给,水患的治理。灾民的救济就需要大量的钱财。没有税收国家靠什么来维持正常的秩序。虽然魏忠贤得势之时。百姓税收压力增大,但是个地方的起义却很少。就算有规模也不大。

因为国家有钱冰枪马壮,外敌虽然虎视眈眈但是也不敢造次。这就是税收的好处。百姓吃得饱,外敌不敢入侵。所以虽然官员有贪腐之凤。但是也争抢着为朝廷做事因为可以有利可图。再看看朱由检的王朝。他一上台不由分说就把魏忠贤给废了。让魏老头万万想不通的是为什么皇帝会如此的仇视他。所以在流放途中郁郁而亡。

在看他接下来的一系列作为。免去苛捐杂税。免除服役制度。当地方有水旱天灾时无节制的开仓放粮。从国库大量的拨款赈灾。对治理灾害的官员和将领,只要听说有贪腐的苗头,不由分说就是杀掉。五年之内更换了十四任兵部尚书。导致的士兵和将领互相都不认识。哪来的战场默契上下齐心。

最后导致的国库空虚,是在没办法就开始大肆的开始收税,因为继续用钱就加大税收力度,导致的民不聊生。饥饿使人疯狂,各处起义边关告急,能用的人都被杀了。这回皇帝傻眼了。眼看着200年的基业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引用至网络,如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