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喝中藥是爲了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但日常飲食中一些食物會影響中藥的藥性發揮,喫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喝中藥時不宜食用。那麼,喝中藥不能喫什麼東西呢?著名中醫腫瘤臨牀專家李忠教授專門列出一個清單:

生冷類食物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爲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

如白蘿蔔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蔘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蔔與人蔘不宜同服。

可能會促進疾病惡化的食物

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喫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當禁喫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喫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喫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

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爲鹹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喫,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

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鮎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辛辣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瘻、癰癤患者等。

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如辣椒屬熱性,若有發熱、便祕、尿短赤、口乾渴、脣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油膩類食物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酸澀類食物

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故胃酸過多、胃腸潰瘍患者禁食。澀者,大多含鞣質。

如茶葉含有鞣質,而濃茶含量更高,與中草藥同服時,可與中草藥中某些蛋白質、生物鹼、重金屬鹽結合產生沉澱,這就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

因此,在服用中草藥時,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

喝中藥要忌口,請記住這幾個關鍵點:

清熱藥躲開辣椒。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或者牡丹皮、黃柏、金銀花、桔梗、桑葉、連翹等寒涼藥物,應避免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胡椒、咖喱、酒類等,否則會減弱清熱涼血類中藥的療效。

溫補中藥忌白蘿蔔。人蔘是補氣的,而蘿蔔是行氣、降氣、破氣的,如果蘿蔔和人蔘同時喫,可能會削弱人蔘的補氣功效。其他的溫補類藥物,如西洋參、黨蔘、黃芪、何首烏、熟地等,都與人蔘具有類似的功效,不適合與蘿蔔同服。

無論生的還是熟的,蘿蔔都有行氣的作用,要注意避免與補藥合用。此外,具有清熱解毒的綠豆,也會“抵消”人蔘等藥物的補益作用。

養胃中藥“怕”糯米。糯米、肉類、豆類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養胃類中藥的人最好少喫,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人康復。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如果多喫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重負。

溫熱藥最怕冷飲。室外雖然冰天雪地,可在屋內,暖氣、空調已經營造了一個溫暖如春的環境。

很多人因此在大冬天還喜歡喝冷飲。這可能使人們的胃腸在不知不覺中變虛。喫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不利於消化食物。

喝中藥的患者朋友們,記住了嗎?此外,如果擔心自己熬製可能不夠有效成分充分的煎煮出來,可以讓專業的中醫院熬製。

#中藥# #中藥# #癌症#

關於腫瘤的治療,中西醫認識不同,但目標相同。中醫從患者自身出發,改善患者身體內環境,激活自身免疫力,防止腫瘤復發與轉移,實現帶瘤生存的終極目標。

如你對腫瘤中醫治療有疑問,可以“私信”諮詢;如你覺得這篇文章幫到你,歡迎轉發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