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相公——象姑,这几个词语发音接近,其实是一个定义,指向都是明清时代出卖肉体为职业的男性,说白了即是男妓。

娼妓这种职业,各国起源虽然难以考证,但发展方向全都一样,那就是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永远伴生,一直会陪着人类文明走到尽头。

男妓从产生到现代,却是走了弯路,最早的服务对象是高官显贵、上层阶级中的男性,发展到今时今日,却多半是以服务权贵女性为主,实在是有违祖师爷们的初心。考虑到这个职业的来源和走向,多数是为的一个利字,那么不应对他们的服务对象有所指摘,有钱能使磨推鬼,连鬼都见钱眼开,何必苛求籍籍众生。

中国古代男同性恋历史悠久,从战国时龙阳泣鱼的龙阳君,到汉代玩断袖之癖的董贤,芳名一旦被记入历史,总是不缺少后来竞争者。但一直到宋代以前,“嬖人”、“娈童”一类似乎仍然是比较私密的居家属性,以自家享用为主。

到了宋代,风气开化,更兼商品经济发达,“嬖人”、“娈童”也大胆的迈出深宅,纷纷走入市井勾栏之中,襄助盛世。这也是娼妓业的一项变种和精细化分工服务,哪里有需求,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产出,皮肉交易产供销三端皆旺。从事这种生意的专业场所也有专业名称,叫做“蜂窠”,成语“狂蜂浪蝶”大约就是形容这些从业人士,他们涂脂抹粉,扮作妇人,公然成群出现在市井街头。

明清时节,他们有了专业名称“小官”,也有喊作“相公”、“象姑”的,盖因谐音,此外,象姑一词,除了谐音因素,似也有“很像是姑娘”之意,怕是文人雅士琢磨出来的旖旎专称。

华夏大地,开始到处涌现“象姑馆”,到了清朝的嘉庆道光时期,“象姑馆”更是堂皇的入驻久负盛名的京师八大胡同,与传统女性从业者同场竞艳,很多文人雅士也绝不隐瞒自己的这种口味,像郑板桥就大方承认自己有断袖之癖,老郑自认又老又丑,也知道这些“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很耗费钱财,但既然自己有钱,为何不去享受一下,放飞自我?

明代“象姑馆”风潮方兴未艾的另外一个根本原因是正常的娼妓市场屡遭打击,从朱元璋开始,就对官吏宿娼现象大力整治,制定出“杖责六十”的严峻刑罚,专门收拾官场人士。到了明宣宗时期,对适用人群范围又加上了士子,刑罚程度也得到加强,一旦发现,革除功名,永不录用。官员士子阶层实在是被逼的没办法,只好把目光投到了非姑却象姑的“姑娘”们身上,假如应承场合酒酣耳热之际,见到唇红齿白的超正爆红伪娘,动一点兴致也实属正常反应,完全可以被家属原谅。

古代不正确的健康观也是象姑馆兴起的另一原因,中医认为男女结合属于阴阳互补,但是补大了就会有阳精流失的悲观考量,如此,阳性与阳性的交融,自然可以避免掉如上烦恼,久而久之,这种恶趣味便根深蒂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