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把校園足球工作的改革模式和體制機制輻射到校園籃球、校園排球、冰雪運動等項目中,不斷推進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等方面的改革發展。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點近日公佈,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黨組的部署要求,堅持黨建和業務兩手抓,深入實施“奮進之筆”,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點近日公佈,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黨組的部署要求,堅持黨建和業務兩手抓,深入實施“奮進之筆”,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體育

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精神。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把校園足球工作的改革模式和體制機制輻射到校園籃球、校園排球、冰雪運動等項目中,不斷推進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等方面的改革發展。

加大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力度;召開學校體育“一校一品”教育改革現場會;積極推進和加強基礎教育階段、高校評價體系與學生體質健康掛鉤;推進高等師範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改革;加強教師培訓,開展高等學校體育專業基本功大賽;加強學校體育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開展學校體育、冬奧理念與價值宣講活動;籌備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

完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健全對地方政府的評價機制和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推進中考加分制度改革;全面深入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複覈、公示、公告等制度;發佈學校體育年度報告;研究制定《關於加強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的指導意見》;修訂《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評估指標體系》。

加快學校體育條件保障體系建設。編制體育美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場地建設三年規劃;做好體育教師配備計劃、培養計劃,解決好政府購買各類服務工作的政策保障;解決好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問題;完善風險防控和意外傷害保險機制,出臺關於設立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保障專項資金的指導意見。

推進校園籃球、校園網球等運動項目改革試點和競賽培訓工作;印發運動項目教學指南和技能等級評定標準;研製小籃球、小足球、小排球場地建設與器材配備標準;研究制定冰雪運動進校園工作指導意見,推進冰雪運動普及推廣。

校園足球

夯實推廣體系。堅持普及發展與提高質量並重,在“特色學校+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試點縣(區)+改革試驗區+‘滿天星’訓練營”五位一體立體推進校園足球改革發展。以普及性足球教育培養廣大青少年濃郁的足球興趣,營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圍。以高質量、高水平的足球教學、訓練和競賽促進校園足球提質增效。加強對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指導與監管力度,實施建設質量複覈制度,建立完善退出機制。進一步下移普及重心,有條件的地方向幼兒園延伸。

健全教學訓練體系。拍攝義務教育階段9個年級360堂校園足球教學視頻課;精準實施教師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不同年級的足球教師分別進行培訓。組織專家隊伍進行線上輔導和線下培訓;強化教體融合,加強教體資源共享;在滿足校園足球教師培養的基礎上,設置培養足球文化傳播、足球訓練場館建設與運營、足球賽事管理、運動康復與保健及相關產業與經濟專門人才等相關專業和課程。

做強競賽體系。深化建設“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出國交流比賽”爲一體的競賽體系,以賽促訓、以賽提質。完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聯賽;完善選拔性競賽和夏令營活動。嚴格賽風賽紀,規範賽事活動;組建高中、初中最佳陣容留學隊伍;與中國足協共商一體化競賽體系。科學制訂規劃,精心佈局“滿天星”訓練營;構建榮譽體系,大力宣傳表彰校園足球相關人員。合力形成融合體系,在場地規劃、師資培訓、社會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智庫作用,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中國特色青少年校園足球科研體系。吸納有益力量,構建層級分明、職責清晰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傳播校園足球好聲音,講述校園足球好故事。

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

持續紮實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逐項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分工,確保落地生效;召開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視頻會議,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責任書;完善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覈制度和評議考覈辦法,組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家宣講團,強化廣大兒童青少年科學用眼意識和能力;加快修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和《中小學校教室採光和照明衛生標準》等文件。

開展2019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調研工作。在全國開展新一輪5年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與監測工作,將調研結果以教育部公告和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藍皮書形式向社會公佈。

狠抓傳染病防控和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印發《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並抓好貫徹落實,推動地方和學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研製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意見,面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遴選成立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

學校美育

研製《新時代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就新時代深化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做出總體部署;組織開展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建立完善學校、省級、全國展演三階段模式;紮實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擴大優質美育資源覆蓋面;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建設,新建2000所中小學傳承學校,30個高校傳承基地;開展少兒歌曲創作推廣工作,向偉大祖國70週年華誕獻禮。

配齊配好美育教師,啓動美育教師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美育教師隊伍建設爲重點,實施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落實情況“回頭看”,強化省級政府主體責任;建立中小學校美育教師補充機制,引導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補充現階段體育美育教師缺口問題;舉辦全國普通高校音樂、美術教育專業教師兩項基本功展示,舉辦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和高校音樂、美術教育專業院系負責人研討班。

切實改進美育教學。以開齊開足美育課程爲重點,實施美育課程年度開課情況報備制度,在全國建設200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100箇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區;以深化高校美育教學改革爲突破點,推進各高校將美育課程與實踐納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以改善美育教學條件爲着力點,研製發佈《普通高中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標準》,推進有條件的高校藝術場館向社會開放。

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美育推進機制;健全高校支持中小學美育協同機制,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完善學生、學校、教育部門“多元立體”的美育評價機制,對各省美育評價制度實施情況進行調研;推動美育納入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納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政績考覈指標和學校負責人業績考覈評價指標,納入普通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