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精緻威海·最美打卡地”活動出發啦!今天,我們要尋找的最美打卡地號稱“北方小三峽”,不僅擁有“一條玉帶穿青山”的綺麗景緻,也有着巴音布魯克獨庫公路的驚險刺激,讓我們跟隨打卡者的視角,一起去領略一下吧!
你知道嗎?在威海境內,隱藏着一處寧靜而神祕的“北方小三峽”。它像一顆墜落人間的綠寶石,水波明豔斑駁、嫺靜溫柔,鑲嵌在乳山市諸往鎮下石硼村至井喬家村的峽谷之中,谷中流淌的溪流正是乳山河的源頭。
從未想過在粗獷壯麗的北方,還有這方嫵媚秀麗的山水,“小三峽”的溪流在山谷中一波三折、九曲迴腸,兩岸峯嶺巍峨、怪石嶙峋。
這裏的山林保持着最原始的風貌,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造就了姊妹石、五鳳樓、棋盤石、通天梯、鵓鴿塘等諸多自然景點。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這是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放眼“北方小三峽”,重巖疊嶂、曲徑通幽、素湍綠潭,其顏值絲毫不輸三峽。

當地人把“小三峽”兩岸巨大的石塊稱爲“石硼”,清康熙年間,山腳的村落取名“下石硼”。這些石硼像是天然的屏障,屏蔽掉外界的喧囂與嘈雜,爲村裏人守住一片寧靜,總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驅車前往的路上,沿途開滿了蘋果花,像是這片土地耀眼的披肩。順着素有“十八盤”之稱的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彷彿置身巴音布魯克的獨庫公路,可以感受在刀尖上跳舞的刺激。若是在半山腰俯瞰山巒,那層層梯田宛如一幅精緻的畫卷在眼前鋪開,絕美又震撼。
踏着頗有年代感的石板路,總想推開那一扇扇吱呀吱呀的木門,逆着時光回到久違的兒時。小菜園裏的蔬菜長勢喜人,村頭的石頭牆下,老人們坐着小馬紮在曬太陽,濃厚的鄉音裏聽得見樸實與純粹。
暮春的山林像一顆微涼的薄荷糖,清新的空氣平滑地湧進胸腔,沒有汽車尾氣的焦灼味,相反,彌散着淡淡的草木香。

在這裏,你不必追,也不必趕,彷彿可以回到車馬都很慢的從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着陽光的足跡過着四季。
起風的傍晚,河畔捲起細碎的光,鴨鵝迎着紫紅色的落霞哼着小曲回家。
倘若玩得不過癮,可以在村中的民宿裏過夜,去嘗一嘗地道的農家飯,徹徹底底地感受一次真正的田園生活。
裊裊炊煙飄進半透明的雲裏,飯菜的香味爬上牆頭湧進窄窄的衚衕,晚上的山谷格外安靜,夏日可以拿着蒲扇在院子裏乘涼,如水的月光像一隻沙漏,滲進墨藍的天,枕着那片片蛙聲,墜入溫柔夢鄉。
沿着下石硼村一路向南,便是明代古村——東尚山村,這裏也因地勢高峻被稱爲乳山的“西北高原”,像是被藏進大山的隱居之地,蓋着天、披着雲,安靜又溫柔。
巷口那當下少見的碾盤,讓多少人想起了回不去的舊時光。或許在下一個轉角,就可以看到乖巧可愛的小毛驢、溫順的貓狗,童年記憶裏關於鄉野的一切,在這裏都有跡可尋。
山風微微、小橋流水,在這裏彷彿看到了李煜與柳永的南方,即便沒有烏篷船,也有杏花春雨般的浪漫與靜美。

若是炎炎夏日,還可以在河邊洗上兩個西瓜,就在遮天蔽日的樹下劈開,一邊聽着樹上的蟬鳴,一邊啃着沁甜紅壤,那份酣暢,是空調房裏的舒適所不能比擬的。
這裏的村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的樣貌,那種古樸的味道,是歷史的保留與延續,沒有後天加工的粗糙感。但老村也有新變化,沒有雜亂無章的草垛,每一條石板路都乾淨整潔。

這裏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爲膠東地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近年來,已經發展成爲以生態旅遊、民俗體驗和紅色教育爲特色的鄉村旅遊度假勝地。
你可以撫摸着百年前的窗欞,感受那烽火連天的紅色歲月;可以順着八路軍兵工廠、祕密醫院等紅色建築遺址,尋找“紅色密營”的故事;也可以走進電影《山菊花》的拍攝地,重溫紅色記憶。
依着兩岸青山的雄偉和“北方小三峽”的幽雅,人們在這裏安居樂業,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用時光留住時光,坐落在大山的腳下,至今恪守着一份獨有的寧靜。
如果說,瓊樓玉宇間的繁華都市是嬌豔的“紅玫瑰”,那與世隔絕般的“北方小三峽”,便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如果你也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想要釋放壓力和焦慮,想要感受歸隱山林的寧靜,想要體會崇山峻嶺的刺激,那就來“北方小三峽”吧,這片山水定不枉你此行。
(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