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是漢朝開國以來的第二位相國,因此歷史上將他稱爲“曹相國”。

公元前209年,他跟隨劉邦一起在沛縣起義,帶領軍隊正式開始反對秦朝的統治。他始終跟隨在劉邦的身邊,爲他出謀劃策,南征北戰,爲劉邦覆滅秦朝打敗項羽立下了不斐的功勞。等到劉邦建立了漢朝之後,劉邦論功行賞,他的功勞甚至可以居於第二位,因此被封爲平陽侯。

後來,他受到了朝中其他大臣的推薦,出任齊國丞相一職,負責輔佐齊王。不管身在何處,他始終堅持爲皇帝分憂,任勞任怨地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在新一任皇帝繼承皇位之後,蕭何繼續擔任相國一職,堅持之前蕭何的政策,從而使國家得到穩定發展,也爲文景之治的到來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陸機曾這樣評價他:“平陽樂道,在變則通。爰淵爰嘿,有此武功。長驅河朔,電擊壤東。協策淮陰,亞跡蕭公。”與劉邦交好,追隨劉邦

根據歷史記載,這曹參出生在沛縣,與漢高祖劉邦同出一地。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在沛縣擔任一個管理監獄的小官員,官官職雖小,但是已經相當出名,在當地頗受衆人的認可。在那時蕭何是他的上司,而這劉邦卻是他的下屬,或許是受到才華的吸引,這三個人結成了良好的友誼關係。

等到劉邦率領軍隊開始起義之後,曹參就始終跟隨在劉邦的身邊,爲他出謀獻策。雖爲文人,但曹參在軍事方面也頗有天賦,他首先帶領軍隊向東出發,攻打下了薛縣,又從薛縣的外圍進攻奪得了胡陵。憑藉着在戰場上的傑出表現,曹參也是深得劉邦的重用,他還賜給曹參七大夫的爵位,給了他更多的軍隊。

在這個時候,秦朝的大將打敗了項梁的軍隊,而這項梁也戰死沙場,沛公劉邦就與項羽合作一起率領軍隊向東方進發。楚懷王爲劉邦升官,劉邦也將曹參封爲執帛,隸屬碭郡。後來劉邦攻打陽武,曹參便跟隨在他的身邊,在他出其不意的進攻下,最終打敗了敵軍的軍隊陣列,奪取了這個關口。他也搶佔時機,率先進入關中地區,後來在他的輔佐下,劉邦先項羽一步進入了咸陽,接受了秦二世的投降,正式的滅亡了秦朝。輔助劉邦,奪得楚漢之爭勝利

項羽緊趕慢趕地到達了關中地區之後,他便自封西楚霸王,將劉邦封爲漢王。此時劉邦水漲船高,曹參自然也得以升官,成爲了一名將軍。後來他又跟隨漢王帶領軍隊平定了三秦地區,打敗了章平的軍隊,奪取了壤鄉。

章平不甘心兵敗,始終想逃跑。無奈曹參帶領軍隊將此地包圍的嚴密,最終章平還是難逃一死。眼看着咸陽已經被劉邦的軍隊佔領,但在這個時候,隸屬於劉邦的一個將軍卻發生了叛亂,準備投靠項羽的同時率領軍隊攻打劉邦。無奈之下,曹參奉命率領軍隊反擊,在他的帶領下很快便打敗了叛軍。

在楚漢之爭正式爆發之後,曹參始終跟隨在劉邦身邊爲他南征北戰,憑藉着出色的軍事天賦,凡是他指揮的戰爭十有八九都會以勝利告終。再加上他每次總會衝鋒在最前面,因此軍營中的普通士兵都十分佩服他。在諸多將領的合作輔佐之下,劉邦最終奪得了楚漢之中的勝利,建立了漢朝,登基成爲了皇帝。擔任相國,接替蕭何爲相

在劉邦建立了漢朝之後,雖說天下大局已定,但是全國各地仍有許多起義軍隊妄圖推翻劉邦。劉邦就命令大將韓信率領軍隊平定全國各地的叛亂,而這曹參則跟隨在韓信身邊,名爲監軍實爲監控。在韓信的努力下,趙國很快便被攻破了,韓信便成爲了趙王,曹參自然也成爲了趙國相國。等到韓信被封爲楚王之後,曹參便重新迴歸朝堂之中效忠劉邦。

在這不久,漢高祖將長子封爲齊王,因爲他太過年輕,在曹參的推薦下就將曹參任命爲齊國國相,負責輔佐齊王。在這期間,他曾經接替蕭何爲相,繼續奉行蕭何留下來的政策,極大地穩固了漢朝的統治。《太史公自序》中記載:“與信定魏,破趙拔齊,遂弱楚人。續蕭何相國,不變不革,黎庶攸寧,嘉參不伐功矜能。”

作爲一名軍事家而言,曹參多次替漢高祖劉邦掃平了障礙,爲漢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而作爲一名政治家而言,他在擔任宰相之時繼續奉行蕭何留下來的法律法規,極大地促進了漢朝的發展,穩定了漢朝的社會秩序。

參考資料:

《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太史公自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