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惠州市面在售食品是否安全?日前,惠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食藥監”)組織抽檢14大類食品共253批次樣品,發現5批次食品不合格,包括方便食品1批次、食用農產品3批次、蔬菜製品1批次。

這種海魚含禁用藥!惠州食藥監局抽檢發現5批次不合格食品

農產品檢出禁用藥

在此次抽檢中,個體工商戶鄔國華經營的芹菜檢出克百威0.304mg/kg,不符合標準規定的≤0.02mg/kg的要求。據瞭解,克百威是高毒氨基甲酸酯類殺蟲、殺線蟲劑,服用後中毒表現有頭昏、頭痛、乏力、面色蒼白、嘔吐、多汗、流涎、瞳孔縮小、視力模糊等。

市食藥監局介紹,克百威項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種植過程中的違規使用,此外,環境污染也是導致超標的重要原因。因此,《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規定了除馬鈴薯以外的蔬菜中克百威最大殘留限量爲0.02mg/kg,馬鈴薯中克百威最大殘留限量爲0.1mg/kg。

此次被檢出不合格農產品還包括惠州市惠陽區淡水瓊記蔬菜批發行經營的姜,該批次姜中檢出超標的鉛,以Pb計的鉛檢出值爲0.23mg/kg,不符合標準規定的≤0.1mg/kg的要求。

記者瞭解到,作爲一種慢性毒物,鉛具有蓄積性,攝入鉛含量超標的食品過多或長期食用,會蓄積在體內,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尤其會對兒童造成智力發育障礙和表現行爲異常。食品中鉛超標可能說明生產企業對原料把關不嚴或者使用了鉛含量超標的原料生產設備、包裝遷移造成。

在抽檢中,水產品再次被檢出禁用藥——個體戶陳文革經營的海水魚(金倉檢出氯黴素,檢出值爲1.9μg/kg。而根據我國《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的規定,在所有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氯黴素。因此,在水產品中氯黴素不得檢出。據介紹,長期食用氯黴素殘留超標的食品還可能引起腸道菌羣失調,導致消化機能紊亂。人體過量攝入氯黴素可能引起人肝臟和骨髓造血機能的損害,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肝損傷等健康危害。

即食品黴菌超標

惠州市惠城區三棟鎮榮福購物商場經營的小香菇是此次唯一被檢出不合格的蔬菜製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檢出值爲0.095g/kg,不符合標準規定的≤0.05g/kg的要求。

乾製食品中檢出二氧化硫並不鮮見。記者瞭解到,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經常會用到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氣體燻蒸果蔬原料,可抑制原料中氧化酶的活性,使製品色澤明亮美觀;利用其還原性和漂白性,也可作爲防腐劑,抑制黴菌和細菌的生長。

市食藥監局介紹,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違規使用硫磺、亞硫酸鹽、焦亞硫酸鹽等含硫添加劑;生產過程控制不嚴或超限量使用;使用硫磺燻過的原料也可能帶入二氧化硫殘留。作爲一種毒性低的化合物,在一般食用情況下,二氧化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但對二氧化硫有過敏反應的人,則可能會出現氣喘、頭痛或噁心等過敏症狀。

黴菌超標往往出現在各種速食產品中,此次抽檢同樣發現了這一問題。惠州三新商貿有限公司經營的某品牌“核桃鈣奶黑芝麻糊”檢出黴菌,檢出值爲60 CFU/g、1.1×102 CFU/g、4.3×102 CFU/g、3.1×102 CFU/g、10 CFU/g,不符合標準規定的5次檢測結果均不超過100CFU/g且至少3次檢測結果不超過50CFU/g的要求。

據悉,黴菌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真菌,食品中黴菌超標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黴菌污染,或者是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流通環節抽取的樣品被黴菌污染。而黴菌污染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

【記者】廖鈺嫺

【製表】糜朝霞

這種海魚含禁用藥!惠州食藥監局抽檢發現5批次不合格食品

【作者】 廖鈺嫺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