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價未遂”的風波後面……

文章內容,轉發自微信公衆號【尚本谷】請關注

樓市,“降價未遂”

最近樓市出現了一個新詞,叫“降價未遂”。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媒體《俠客島》報道:

前不久,安徽碭山某樓盤降價後,當地組織召開了一次“降價未遂事件”約談會,停辦相關樓盤預售許可證,同時對4家合作銀行予以處罰。

樓市“降價未遂”的風波後面……

無獨有偶,近日安徽合肥傳出,當地一家樓盤被政府強制調價格,由原先的1.5萬/㎡特惠價調到2萬元/㎡,不少人感概瞬間錯失100萬。

據瞭解,合肥這家項目之前降價6000元/㎡,引起全國樓市一片譁然,更是引起相關部門關注,不得不親自調研。

同時,房產局領導重點聲明瞭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的重要性!

樓市“降價未遂”的風波後面……

不管是宿州還是合肥,一系列降價潮最終都以喊停結束。這些,都在重申着一個事實:房價,是不許大跌的!

歷史上的“降價未遂”事件

這種事,在過去層出不窮。

還記得因抽“九五之尊”天價香菸而落馬的周久耕嗎?

10年前這起事件的導火索,不在天價香菸,而是周久耕的一席話,引發軒然大波。繼而被“人肉”出天價香菸、天價表,輿論“次生災害”由此而生。

2008年,周久耕時任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當年,金融海嘯席捲而來,開發商紛紛降價拋售回籠資金,周久耕語驚四座:

對於開發商低於成本價銷售樓盤,下一步將和物價部門一起對其進行查處,以防止爛尾樓的出現。

樓市“降價未遂”的風波後面……

2009年3月,周久耕落馬,後因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在同一年,經受降價風波的還有萬科。

2008年,王石拋出樓市“拐點論”。並且率先降價,不僅遭遇老業主圍攻售樓處的衝擊,同時連地方政府都冷眼相對。

2014年,王石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回憶說:

那一年,有政府給萬科開了四千萬罰款單,爲什麼,因爲降價。這就是物價局開的。我們一般認爲你物價局更應該管的是哄擡物價啊,但物價局說你降價是爲了壟斷。這就是萬科當時的地位。

不過,這事不關乎萬科的地位,只關乎地方政府對待房價的態度。

有觀點認爲,不讓降價和遏制過快上漲一樣,都是爲了維持樓市穩定,防止大起大落,避免市場混亂引發各類業主維權風波。

但也有人認爲,對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一旦房價出現大幅回調,會嚴重削弱土地財政。

這些年來,從來沒有一種投資把戲像樓市這樣,長達數年地陷入了全民狂歡。

由於我國土地是公有制,房價暴漲之後,越早拿到土地使用權的人,就越是獲利最大。在這種情況下,你不用付出什麼辛苦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只憑加槓桿就能實現暴富。

20世紀的美國,有個叫查爾斯·龐茲的人,忽悠大家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40%的利潤回報。21世紀的中國,有個叫房地產的東西,一線城市的租售比大概不到2%,租房要出租70年才能回本。

什麼概念?換到股市,就相當於70倍的市盈率。現在,我大A股的平均市盈率不過才16.8倍而已。

任何龐氏遊戲要想玩下去,得有三個前提。

一是稀缺的東西纔是寶,你這個投資品得有足夠的“稀缺性”,這樣大家纔會覺得靠這個東西才能發財。所以,各種各樣的騙子纔會宣稱自己的理財產品是獨一無二的內部產品。

但是中國的房子到底有沒有稀缺性呢?

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美國次貸危機時,自有住房空置率最高也不過2.9%而已。

二是你得有足夠的資金,來源源不斷地注入這個騙局。

2017年,我國房地產存量房的總市值大概是270萬億,但我國的基礎貨幣只有30萬億左右。也就是說,只要有十分之一的買房者套現離場,就可以耗盡所有貨幣。

既然兩個前提都不成立,就得靠第三了,也就是找願意來玩這個遊戲的人。讓他們堅信,這個遊戲裏,永遠有一個比他們更傻的人,能以更高的價位來接盤。

現在的樓市,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城市的人跑小城市去買房,小城市的人來買大城市的周邊房。城裏人下鄉炒房、鄉里人進城搶房。

小城市的人笑大城市的人。你以爲你買的是價值窪地?我們本地人看來就是深坑一個。先不論小城市根本不缺房,而且真有剛需要買房,新盤多的是,何必買你的二手房?

大城市的人笑小城市的人。投機成立的前提是,能找到更有錢的人在更高的價位上來接盤。

連農民都在買房了,以後你的房子還能賣給誰?最有購買力的,就是正在接盤的你們了。但偏偏你們自己,又是樓市的空頭,將來是要拋售的。

說來說去,樓市不就是一個擦肩相遇、互道傻X的賭場。

讓我們把視野放大、綜觀全球。

目前,全球經濟都是萎靡不振,經濟增速嚴重下滑,各國央行放水能力都到了極限,緊縮大週期已經來臨。

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保持泡沫最小,誰就能損失最小。換句話說,自家的泡沫越小越好,別人的泡沫越大越好。尤其是美國,希望中國持續地加槓桿,美國才能寬鬆地降槓桿。

而且現在美國要走強勢美元戰略了,這時候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有中國連年的貿易順差就不能忍了。怎麼辦?

只要中國的資產泡沫過大,資本自然會外流,美國再振臂一呼、加息縮表,自然有大筆資金轉流美國。

只要中國的資產泡沫過大,資本自然會脫實向虛,沒有資金來源的實體經濟談什麼“中國製造”,貿易順差焉能持久?

不戰而勝,是戰爭的最高境界。敵人內亂,是不戰而勝的最好方法。

讓我們把視線收回、聚焦個人。這一切對於我們自身有什麼影響?如果資產泡沫傷害了中國製造,會發生什麼?

中國製造業承擔中國25%左右的就業人口,如果製造業走弱,服務業也會衰落,那麼一旦失業潮開啓,資產泡沫就會炸裂。

要知道,中國現在家庭負債率已經達到了50%。就是說,相當多的購房者都是高負債、高槓杆的。

如果他們失業,那麼手裏的流動資金還能支撐多久的房貸?支撐不下去之後,必會斷供。

在中國,無論樓市還是股市,都是羊羣效應,極易被情緒感染,而非理智決策。所以,大家在買的時候都是一窩蜂地搶,拋的時候都是一連串地拋。

那麼到了這個時候,炒房的人,會因爲止損而拋盤。而剛需者,也會因爲擔心失業而提前套現。

任何金融屬性的產品,一旦下跌,絕沒有人願意接盤;一旦開跌,就得跌回解放前。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爲什麼會前有各種各樣的樓市調控大招,後有如火如荼的金融去槓桿,配有逐漸向緊的貨幣政策。

目的有二,一是化解泡沫,在爆炸之前先拆彈;二是固化泡沫,爲拆彈來爭取時間。

你要知道,泡沫的控制與否,關係的不止是國家發展大計,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無論有房無房,都將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

現在的樓市有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1.一邊中央不斷調控加碼,另一邊地方卻在購房有獎。

2.新聞裏轟炸房價花式下跌,實際上房價卻在悄悄上漲。

3.一邊是富人們紛紛套現離場,一邊是窮人們搶房大戰再起高潮。

其實,這都是因爲一場賭局,空頭與多頭的博弈。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房地產就意味着錢。土地財政的六成,是要靠房地產來支撐的。

而錢就意味着政績,有了土地財政收入,才能修地鐵、修高速、建學校、建醫院。而且地方政府之間有競爭。你不賺這錢,反而打壓樓市,資金就會流向其他城市,讓你的競爭對手獲得升遷的機會。

更何況,對於一些三四線小城市來說,還面臨着去庫存壓力,還需要一撥人來爲國接盤呢。而開發商更是不樂意房價降的,因此,他們一邊在新聞裏放出房價下跌的“煙幕彈”,一邊跪地乞求的可憐姿態,迷惑公衆的視線。

一方面,能讓中央以爲調控效果已現,可以減輕政策力度,一方面,能讓公衆以爲房價已經下跌、抄底機會來臨。另一邊,他們卻是使出了各種花招,來抬高房價。

比如開發商蓄客500個,就放出50套房源。這時候你看到人山人海的場面怎麼辦?叫號選房只給你10秒鐘時間,你說你緊不緊張?多重壓力下,窮人能不搶房嗎?房價能不漲嗎?

但實際上,開發商已經快扛不住了,很可能要還不起債了!

數據顯示,上市房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已達77.26%。

更有甚者,有開發商冒充購房者,申請到銀行貸款,從銀行手裏套取現金,用這筆錢來解決資金週轉的燃眉之急。之後,開發商再將這種貸款抵押的房子“一房二賣”,再賣給其他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現在進場了,你以爲你遇到價值窪地了,你以爲你撿到寶了。

有一種財富,叫紙面財富。有一種高潮,叫顱內高潮。

在你槓桿致富的美夢背後,是隨時會跑路的開發商和可能還不起的貸款。

一二線城市還有資金、人口的支撐。而那些三四線小城市,明明沒有什麼發展潛力了,可是房價竟然還一路上漲,那完全就是炒高的價格,蘊藏着巨大的風險。

銀行已經拒絕背鍋了,在限貸方面層層加碼。現在不少銀行已經取消了首付優惠,還停發了二套貸。

當地方政府已經憑藉去庫存成功解套,當開發商已經勝利回款收回成本,當大戶和上市公司們已經套現離場。

偌大的賭場之中,剩下的還有誰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