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蒂·派克色誘使館工作人員,將他發展爲內線,兩人趁夜色撬開了保險櫃,取出密碼本。警衛似乎發現了動靜,派克迅速脫光衣服投入同夥的懷抱,假裝兩人正在幽會。尷尬的警衛退出現場,再沒來打擾。

  從很多方面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可以被視作一場女人的戰爭。

  這不僅是因爲有衆多女性在戰時走進工廠、醫院,擔負起工人、護士和後勤人員的工作,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盟國的情報機構也招募並訓練了成百上千女特工。

  這些人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深入敵人後方完成監視追蹤、間諜和破壞敵人行動的任務。她們干擾敵人的通訊聯絡,佈設地雷、安放炸彈,還有少數人成了拿着手榴彈和司登衝鋒槍的戰士。

  儘管她們付出的艱辛努力常常被忽視,但毫無疑問,她們爲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直至最後戰勝法西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今年問世的《二戰中的影子戰士:英美特工中勇敢女性》(Shadow Warriors of World War II: The Daring Women of the OSS and SOE)一書專門刻畫了一些最英勇的當代女間諜。下面是她們中的幾位代表人物。

  維吉尼亞·霍爾:獨腿間諜

  維吉尼亞·霍爾因敵後工作接受勳章

  維吉尼亞·霍爾(Virginia Hall)出生於巴爾地摩,在1932年的一次打獵中意外中失去了左膝以下的部分。不過,戰爭中她還是接受了英美兩國情報組織的使命,分別是英國的特別行動局(SEO)和美國的戰略情報局(OSS)。

  霍爾裝了假肢,化名“卡思伯特”(Cuthbert),在戰爭初期被英國SOE派往被佔領的法國。通常,她的掩護身份爲《紐約郵報》的記者。

  1941年美國參戰後,已經35歲的霍爾作爲OSS特工再次回到法國。她把自己化妝成一位老婦,爲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計劃收集情報。

  蓋世太保覺察到了她的偵察行動,她於是上了納粹的通緝名單。事實上,德國反情報機構用“瘸腿女士”來稱呼她。霍爾幸運地活到了戰後,併成爲中情局(CIA)的成員。她於1982年去世,享年76歲。

  尤蘭達·碧坎姆:“招人愛的乖乖女”

  尤蘭達·碧坎姆和她的荷蘭丈夫

  像英國女特工尤蘭達·碧坎姆(Yolande Beekman)這樣的人,在SOE受訓過程中經常受到性別歧視者的嘲笑。

  尤蘭達會說德語和法語,還是一名電臺報務員。一開始,一位教官認爲她不過是個“能讓男人跑破鞋底的好姑娘”,“她會成爲一個平庸男人的好老婆,僅此而已”。

  儘管受到誤解,碧坎姆還是完成了受訓,於1943年9月乘一架韋斯特蘭公司的萊桑德飛機(Westland Lysander)來到投入法國執行任務。從那開始,她潛入巴黎附近的聖康丁鎮,爲一個抵抗組織發送無線電情報。

  她所在的地下機構專門負責破壞當地的隧道和鐵路。在“瑪麗特”(Mariette)的化名下,碧坎姆工作非常出色,蓋世太保不得不派出幾組電臺監聽人員開着車打探她的電臺下落。

  最後,她在一個隧道附近的咖啡店裏被捕。她被送到德國巴伐利亞的達豪集中營,於1944年被處決,死時年僅32歲。

  南希·維克:致命的“白耗子”

  南希·維克

  親自帶槍上陣的南希·維克(Nancy Wake)最爲人知的戰績或許就是當年她組織並領導了對蓋世太保一處總部的突襲。那次行動中共造成將近30名德國人傷亡。

  維克是一名記者,生於新西蘭,二戰爆發時生活在法國,並很快加入了抵抗活動。作爲一名天生的間諜和神槍手,她行動機密、神出鬼沒,總能逃脫敵人的追蹤,被納粹稱爲“白耗子”。

  在柏林當局懸賞500萬法郎要她的人頭後,爲躲避追捕,維克翻過比利牛斯山脈,逃入西班牙。

  撤回英國後,她自願加入SOE。1944年4月的一天,豪放而酷愛社交的維克頭天晚上還在聚會中豪飲,宿醉未退的她第二天居然就跳傘潛回法國。

  7月下旬的一天,蓋世太保的一羣高官正在舊市政廳享用午餐前的小酌,維克率領一隊武裝抵抗戰士衝進去,用雨點般的槍彈向敵人掃射。在來到蓋世太保頭目的辦公室時,維克甩開大門,把兩枚手雷扔了進去。

  “我憎恨戰爭和暴力,”她後來回憶說,“但如果戰爭發生了,我並不認爲婦女只能送男人上陣,而自己必須在後面爲他們織圍巾。”

  維克成長爲二戰中最出色的女戰士之一。戰後,她繼續爲情報部門工作,並參與競選澳大利亞議會議員。維克於2011年去世,享年98歲。

  貝蒂·派克:牀上的祕密

  貝蒂·派克

  貝蒂·派克(Betty Pack)是生長於明尼蘇達的美國人,也是一名英國外交官的太太。二戰爆發時她29歲,當時她已經是英國派駐華沙的特工。

  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前,據說她曾跟波蘭高官睡過,以刺探波蘭政府掌握的有關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的情報。

  在轉入一個派駐美國的英國軍情六處(MI6)團隊後,派克在1942年受命盜取保存在法國維希僞政府駐華盛頓大使館內重要的海軍行動密碼。

  爲獲得這批文件,她色誘了使館內一名工作人員,並將他發展爲內線。兩人趁夜色的掩護撬開了大使館內的保險櫃,取出密碼本準備複製。在警衛似乎發現動靜的千鈞一髮之際,派克迅速脫光衣服投入同夥的懷抱,假裝兩人正在幽會。

  這讓警衛感到十分尷尬,於是退出了現場,直至他們完成任務都沒再來打擾。此次取得的密碼,爲美國和英國1942年11月攻入法屬北非的戰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熬過戰爭的她被追求者殺害

  克里斯蒂娜·斯卡貝克

  生在波蘭貴族世家的克里斯蒂娜·斯卡貝克(Krystyna Skarbek,又名克里斯蒂娜·格蘭維爾,Christine Granville)從1940年開始就被英國情報機構SOE招募爲間諜,並在波蘭和匈牙利爲軍情六處收集情報。

  情報局高層、傳奇人物薇拉·阿特金斯(Vera Atkins)形容她是“對愛情和快樂具有出色品味的美麗尤物”。

  32歲的格蘭維爾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待了好幾個月也沒等到組織下達的任務。感到不耐煩的她主動出擊,色誘了一名當地的將軍,希望能給她一個任務。此舉竟然奏效了。

  她很快被派入法國,負責策劃營救SOE高級特工佛朗西斯·卡瑪爾茲(Francis Cammaerts)。格蘭維爾威脅一名法國僞政府的民兵組織(Milice)的頭目稱,如果他不答應放了被捕的卡瑪爾茲,一旦盟軍解放此地就要告發他的叛國罪。

  這個頭目將卡瑪爾茲交給了格蘭維爾,還無奈地對卡瑪爾茲說:“你的女人可太棒了”。假如卡瑪爾茲不能成功越獄,他就會在次日被處決。

  戰後,經濟拮据的格蘭維爾在一艘遠洋郵輪上當服務員。1952年,她不幸被一名癡迷於她卻無法如願的男同事動刀刺死。

  “帕蒂”:天生好口才

  莫琳·帕翠西婭·奧薩利文和她的同事

  莫琳·帕翠西婭·奧薩利文(Maureen Patricia "Paddy" O'Sullivan,)出生於愛爾蘭,暱稱“帕蒂”,從小由比利時的姨媽撫養大。戰爭爆發時她是個普通的護士。不過她敏銳地發現,自己的語言技能可以爲英國情報局效力。

  經過特工訓練,26歲的奧薩利文在諾曼底登陸戰打響的三個月前被空投潛入法國。然而這次跳傘幾乎要了她的命。在惡劣的天氣裏,她剛剛跳出飛機,傘繩就交纏在一起。當她費盡氣力調整好傘繩,馬上就被重重地摔在地面,摔成了腦震盪。她說,幸虧揹包裏藏着的給法國抵抗組織的200萬法郎紙幣經費幫她減緩了衝擊,救了她的性命。

  每次行動,她總能靠言語挑逗德國士兵而逃脫追捕。一次,在一隊德國兵把守的檢查站,遭到盤問的她,箱子里正藏着無線電報機,當衛兵問她行李裏是什麼時,她大笑着說,“當然是電臺啦!”衛兵以爲她在開玩笑,就讓她過了關卡。

  奧薩利文冒着生命危險通過電臺向倫敦發送了300多條情報。戰爭結束後,她獲得了戰爭榮譽勳章,並與一名會計師結爲夫婦,育有兩名子女。她於1994年去世,享年76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