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桃李戀家園

  唐徵祥

  如果千百次地去一個地方,那麼這個地方一定可以稱得上你的家了。比如工作的地方;比如戀人的家;還比如湘鄂邊界的名勝風景區——桃花山。

  桃花山有山有水,山水嫵媚別緻。綿延四十五里,橫跨湘鄂兩省。晴朗的日子,上百里也能望見那一抹青黛。近處山腳的泉水、湖水一樣清澈透明,什麼都能照見,掬一捧洗面,神清氣爽,精神倍至。紅軍樹,紅軍歌,濃濃的親情,彷彿昨天的情景,即便你離去千萬裏,那顆跳動的心一直都會被旋律牽扯着。賀龍、周逸羣、段德昌等革命領袖帶着火種來到桃花山,山被照亮了,水被染紅了,樹也站成了一排一排,任你砍伐一片又一片,桃花山的筆直與堅韌你永遠無法砍盡伐絕。有幾棵在園子裏圍起來被稱作紅軍樹的樹,它們當然是幸運的,它們成爲了風景享受着後人的瞻仰。過去桃花山的風景點不多,紅軍樹是遊人必看的地方,許多學校都在門口掛了牌匾,這裏是紅色文化的寶庫,走進去了解體驗,你今後的人生之旅一定會發生很大變化。

  隨着時代的變化,桃花山旅遊區的景點開發得越來越多。轉山十八景,景景皆怡人,景景皆動人。紅色的、生態的、傳說的、宗教的,任何一處都可以成爲一個獨立的旅遊區,觀賞美麗景色,瞭解人文歷史,體驗生態文化,真的不需要到更遠的地方。有一年盛夏,崔啓明大使回到家鄉,在朱樹港水庫暢遊四個多小時後仍意猶未盡。他對文友們說:天下真是難得這樣的山水,遨遊其間,比魚兒比鳥兒更自由更歡暢,真正的人間天堂啊!

  桃花山生態園無疑是旅遊區的濃墨重彩。亦是園林景觀亦是高檔休閒娛樂會所。精明的老闆花重金在此開發、建造,他們的目的不是眼前的回報。待價而估,賭本賺大。盛夏這裏比城區要清涼2——3攝氏度;吸幾口清新的空氣,你似乎就年輕了七、八歲。這一切都會作爲生態園的財產一同高價轉讓。據說,在湖北省很難發現這樣的生態園林。山水相間,玲瓏剔透;翹檐迴廊,紅牆黃瓦;古香歐風,天然渾成。沙沙竹韻,爽爽林風;三菱湖的蘊接,仙人洞的題照,在在都是超五星的硬件指標。附近的古井口農莊去年桃花節據說一天開了七、八十席,我們不猜老闆一天能賺多少,我們也不統計桃花山境內有多少農莊、山莊,我們只要瞧瞧越來越寬的馬路,馬路上越來越堵塞的車流,我們就一定會替桃花山旅遊產業興奮得夜不能寐。有人說,那個生態園要是放在北京不知要值多少個億。是的,貴賤憑地起,命命各不同。但是,我們要說,桃花山雖然還不足以與一些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相媲美,但在湘鄂邊界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著名作家碧野先生蒞臨桃花山,在傅家竹園記寫美文。曾幾何時,到這裏參觀旅遊的客人絡繹不絕。啞口水庫、呂家灣水庫等一大批人工水庫也躋身旅遊景點之列,供遊人欣賞暢遊。近期開發的西施浣紗、范蠡灑銀的景點,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在此活靈活現;一腳兩省處的“白果大仙”銀杏樹,據考證已生長一千七百多年,而今依然枝繁葉茂。龍鳳寺、雞頭腦、九佛岡、青竹溝,每一個景點都有故事有傳說,遊人陶醉其中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讚歎!

  美食當然是旅遊的一個重要內容。桃花山的土特產幾十種,包括動禽、果蔬、水產,與城裏的味道就是不一樣,沒有添加劑、防腐劑,絕對綠色環保。馬齒莧、地米菜等野菜不僅味道鮮美,且能治病防病。春天山野冒出來的楠竹筍剝開洗淨切片,燉上臘肉,那個味道神仙都會醉倒。清炒桃花山土雞,油、鹽、豌豆醬之外什麼調料都不用,鐵鍋、柴火竈炒出來的味道,山珍海味比不得,稱得上人間“第一美味”。

  唐.劉禹錫《玄都觀桃花》寫道: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這幾年湘鄂邊遊客觀桃花的盛況絕對要比到玄都觀觀桃花勝出十倍百倍千萬倍。桃花山的桃花隨處都是。路邊,山巔,湖邊,田埂,農家大院,一片一片的紅。特別是有潔白李花的襯托,相映成景格外燦爛奪目。桃園面積雖然不大,非常集中的也只有一、兩處,但桃花山的桃花豔得就是與別處不一樣。很自然、很本色、很耐看的紅和美,沒有輕薄,也沒有妖豔;會結很脆很甜的果,不是那種欣賞過後不存期待的玩物。桃花山連十歲小孩也會打理桃樹桃枝,培育、嫁接,別樣紅不過信手拈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今,真的有上千次來到桃花山。特別是近幾年,發現桃花山不僅景美還知道桃花山人傑,各領域各層面的人物不少。這裏的女人水色好,一白遮三醜,走出山來一個個光彩奪目。

  聽說國字號的旅遊投資公司馬上要收購桃花山生態園,欣喜之餘有些不捨。一介窮酸文人有何資格不捨?地不是你的,景不是你的,人家的買賣跟你何干?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這份不捨真的難以說清楚道明白。對着那滿山的桃李道一句:美麗的桃花山我愛你,我與你神交太久,你是我心靈的家園。任人用千金萬銀買賣,也無損你的美麗與靈魂,也搬不動弄不走你一石一水、一花一木、一分一毫!春意桃李戀家園,赤子苦語最純情!

  唐徵祥,網名唐糊糊,荊州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石首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有多部(篇)文學和紀實作品出版與發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