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紀錄片《“十一書”》以新穎的表述形式、精緻的影視製作,再現11位共產黨人的感人故事和他們厚重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他們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體現了他們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傳中的珍貴素材。在這最爲青春的年紀,他們朝氣蓬勃、激昂向上,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革命鬥爭,將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譜寫了壯麗的青春之歌,最終融入了民族精神血脈,在革命的烈火中得到永生。


近日,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下,騰訊視頻、芒果 TV、愛奇藝、優酷等網絡視聽媒體聯合制作並播出了同名版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 該片邀請 12 位文藝工作者動情講述11位英烈留下的感人書信, 重現共產黨人的英雄事蹟。《“十一書”》包括賀頁朵的“宣誓書”、傅烈的“絕命書”、尋淮洲的“請戰書”、王爾琢的“託孤書”、盧德銘的“行軍書”、張朝燮的“兩地書”、陳毅安的“無字書”、夏明翰的“就義書”、趙一曼的“示兒書”、左權的“決心書”、陳然的“明志書”


12人解讀“十一書”,微紀錄片再次擦亮青春底色


微紀錄片《“十一書”》以新穎的表述形式、精緻的影視製作,再現11位共產黨人的感人故事和他們厚重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他們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體現了他們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傳中的珍貴素材。

12人解讀“十一書”,微紀錄片再次擦亮青春底色


《“十一書”》體現了革命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共產黨人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這種特殊材料首先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在風雨如晦的白色恐怖下、在血流成河的革命戰場上,先烈們之所以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征服而是毅然決然地走向革命鬥爭的最前線,就是因爲他們堅信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他們堅信:只有跟着中國共產黨走,中華民族纔有光明的前途,中國人民纔有幸福的生活。賀頁朵僅有 24 個字的入黨誓詞,他寫錯了6個字,但這份錯字迭出的“宣誓書”卻真實地反映了這位農民黨員樸素的感情,更因他對革命的堅定信念、對黨的無限忠誠而熠熠生輝。爲了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先烈們以身許黨許國,捨棄“小我”、實現“無我”、成就“大我”,把熱血與生命融入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壓迫與國民黨反動派殘暴統治的時代洪流之中,鑄就了理想信念的巍峨豐碑。


12人解讀“十一書”,微紀錄片再次擦亮青春底色


《“十一書”》體現了革命先烈無畏的犧牲精神。《“十一書”》的大部分,是先烈的家書。共產黨人雖然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但人非草木,也有家庭與親情,即便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最前線,他們也惦念着愛人、父母、孩子。“如果瑞勤真要等我,則我對她有幾點要求:一要讀書;二要革命;三不要纏腳。”這是盧德銘烈士對於愛人的惦念與期望,赤子情懷,令人爲之動容。在國家與民族命運、黨和人民的事業面前,先烈舍小家爲大家,毫無保留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直至寶貴的生命。


12人解讀“十一書”,微紀錄片再次擦亮青春底色


傅烈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寫道,“我這次犧牲並不出乎意外,父親不必過於悲傷……我自問沒有什麼對不起家庭的地方,但是使你現在十分悲傷。我並不悲傷,若干年後,你一定會理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先烈們依然無怨無悔,相信自己的親人能夠繼承自己的遺志,“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夏明翰烈士全家走上了革命道路,兄弟四人爲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革命伉儷張朝燮、王經燕夫婦,舍家爲國,英勇不屈,雙雙殉難。革命先烈們以自己的苦難,匯聚了無窮的力量,改變了中國沉淪的命運,換來民族輝煌的明天。



12人解讀“十一書”,微紀錄片再次擦亮青春底色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十一書”》提到的烈士,平均犧牲年齡二十七歲,正是人生最爲風華正茂的年紀。在這最爲青春的年紀,他們朝氣蓬勃、激昂向上,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革命鬥爭,將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譜寫了壯麗的青春之歌,最終融入了民族精神血脈,在革命的烈火中得到永生。初心源於信仰,使命呼喚擔當。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接過革命前輩手中高揚的偉大旗幟,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建設者、具有過硬本領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擦亮青春底色,作永遠奮鬥,永遠年輕的革命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