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新華社電(陳輝)華益慰,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主任,天津人,1953年入伍,參加過支援西藏醫療隊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常委、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普外專業組成員,被原北京軍區評爲“育才有功專家”。”華益慰以患者利益爲重。

  【爲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據新華社電(陳輝)華益慰,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主任,天津人,1953年入伍,參加過支援西藏醫療隊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常委、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普外專業組成員,被原北京軍區評爲“育才有功專家”。

華益慰像 新華社發

華益慰出身醫學世家,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56年來,他一直從事普通外科臨牀工作,在胃腸、肝膽、甲狀腺、乳腺、小兒普外和門脈高壓症的治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軍內外普通外科界享有很高聲譽。

華益慰對技術精益求精,醫術高超。據統計,他幾十年上萬臺手術,無一例事故和差錯。查閱他的手術記錄,絕大多數都是患者的點名手術。在外科界,華益慰以手術精巧細膩而著稱,無論是多麼複雜疑難的手術,他都能做到沉穩操作、層次分明、科學處置。

華益慰廉潔行醫,兩袖清風。他是軍內外有名的“華一刀”,一輩子沒有拿過一個紅包。他說:“廉潔行醫是醫生的本分,貪財圖利收受紅包根本不配當醫生。”華益慰以患者利益爲重。他從不開大處方、用名貴藥、做意義不大的昂貴檢查,能爲患者省一分就省一分,盡最大努力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每次大手術縫合,他儘量不用價錢高的吻合器。

在華益慰眼裏,不管是農民還是高級幹部,不管是戰士還是將軍,華益慰都一視同仁,用心診療。許多患者從外地慕名而來,常常在下班和節假日時間登門就醫,他就在家中擠出一間9平方米小屋作爲家庭義務診所,房間中最醒目的是一幅白求恩彎腰爲八路軍傷員做手術的照片。

華益慰退休後,仍始終戰鬥在臨牀一線,每年親自做手術百餘例。73歲時,他忍着胃癌病痛爲一位患者成功做了甲狀腺瘤手術,累倒在手術檯前。他留下遺囑:“死後屍體解剖,對醫學研究有價值標本可以保留,不搞遺體告別,不留骨灰。”

2006年8月12日,華益慰病逝。社會各界和無數患者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和不同形式,表達了對他的敬重和愛戴之情。

華益慰2次榮立三等功,30多次被上級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學雷鋒標兵”“優質服務標兵”和“醫德醫風先進個人”,當選首屆“全國道德模範”,被授予“白求恩獎章”。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07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