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

一定讓父母們很揪心,

家長該怎麼辦?

如何護理纔好呢?

早產兒發育風險更高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因寶寶們出生時間大大提前,全身各個臟器未發育成熟,功能不健全,所以早產寶寶們的抵抗力很差、生活能力不強,對生活環境、照顧者能力要求更高。

家長們照顧能力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早產寶寶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後期智力發育、身體發育、運動發育等。所以在養育早產兒時,更要注意。

早產兒護理的5個要點

1、給早產兒一個舒適的環境

早產寶寶的室溫要求24℃-26℃,可在室內安置溫溼度計。當室內需開開窗戶通風換氣時,將寶貝抱到另外的房間,不要讓風直接吹到寶寶。

通風過後,室內溫度合適了,再將寶貝抱回自己房間。同時還要儘量給寶寶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噪音的刺激,不要有太多人來看寶寶。

2、早產兒的袋鼠式護理

這種護理方法對寶寶和媽媽均有好處。將早產寶寶赤裸,抱直俯臥在媽媽(或爸爸)胸懷,再以包被覆蓋,每次至少維持1-2小時以上,執行的時候媽媽可以哺乳。

袋鼠式護理能提高母乳餵養率,穩定早產寶寶的生理狀況,減少寶寶哭泣,幫助寶寶的安靜睡眠時間較長,而睡眠是有助於寶寶生長激素的分泌。

3、早產兒要加強餵養

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含豐富的免疫物質,有利於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所以要鼓勵新媽媽母乳餵養寶寶,有些早產兒需要使用母乳強化劑,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一般採用少量多餐、間斷式的餵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鐘,便乳頭抽出口腔,讓寶寶能平順呼吸約十秒鐘,然後再繼續餵食,如此間斷式的餵食,可減少吐奶發生或呼吸道的壓迫。

4、早產兒要補充維生素D和鐵劑

維生素D的作用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並使之沉積於骨骼。早產兒體內的鈣、磷儲備不足,爲了滿足生後的快速生長,他們對維生素D和鈣、磷的需求較足月兒高得多。

我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指出,早產兒生後即應補充維生素D800單位~1000單位/每天,3個月後改爲400單位/每天,直至2歲。

5、讓寶寶安睡

寶寶出生後的幾天每天睡眠時間可達20小時左右,即除哺乳時間外,基本上處於睡眠狀態。

白天睡眠時可使用窗簾、晚上可使用小夜燈等,不要讓燈光直射寶寶的眼睛,避免持續直接的光線照射影響寶寶的視網膜發育、生物鐘節律和睡眠習慣。

早產兒通常有兩種月齡:一種是實際月齡,從寶寶出生日算起,計算寶寶是幾個月大。一種是矯正月齡,根據寶寶的預產期計算。

醫生評估寶寶生長發育情況時,會用矯正月齡。矯正月齡直到寶寶2歲,通常2歲時已追上同齡的寶寶。所以不用擔心,早產寶寶會盡力追趕上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