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家的羊冬天生活在陽光溫室中,免受嚴寒之苦。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5日電(記者魏婧宇)牧民巴圖不在意自己每天喫什麼,卻很關心家裏100多隻羊的一日三餐。

冬日清晨,這位家住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的牧民走進自家的陽光溫室,開始爲羊準備早餐。室外的溫度已到零下5攝氏度,這個模仿蔬菜大棚建成的溫室裏溫度仍保持在10攝氏度。溫室內的羊看到巴圖,三五成羣地向他走來,等着“開飯”。

巴圖一邊將秸稈顆粒做成的飼料倒在食槽裏,一邊說:“這種飼料是基礎料,滿足肉羊每日的生長需要,再過一個多月母羊進入妊娠中後期,就要開始按比例添加精飼料,爲它們補足營養。”

養了近20年羊的巴圖,如今採取夏季散養、冬季舍飼的飼養模式,每天都琢磨着怎麼讓羊喫得“營養又健康”。

巴圖家的羊冬天生活在陽光溫室中,免受嚴寒之苦。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近年來,隨着畜牧業科技在牧區的推廣普及,越來越多牧民開始關注牲畜的營養平衡,不僅要讓它們喫得飽,更要喫得好。”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所研究員李長青說。

李長青所在的科研團隊以放牧羊營養平衡與調控爲主要研究方向,着力解決羊喫什麼、喫多少的問題。他們通過飼料資源開發、養殖模式轉變,提升羊的質量、降低飼養成本,幫助牧民增收致富。

羊喫草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但是不控制好草的品種,反而會對羊造成危害。2014年春季,內蒙古蘇尼特草原迎來羔羊誕生的時節,但是在蘇尼特左旗,許多牧民家的羔羊出生後大量死亡,當地的新生羔羊死亡率超過30%。

當地畜牧局向李長青團隊求助,李長青和同事們取樣檢驗後發現夭折的羔羊體內銅元素含量遠低於正常值,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問題出在了牧草上。李長青說,前一年當地大旱,只有紅砂、豬毛菜等耐旱牧草存活,這些牧草中含鉬元素比較多,鉬元素在母羊體內和銅元素反應,形成無法吸收的大分子,導致母羊缺銅,生下的小羊因爲繼發性銅缺乏症夭折。

哈斯巴日斯家的小型飼料加工廠正在繁忙地加工沙柳發酵飼料。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沒想到喫草還能喫壞了。”當地牧民在震驚之餘,開始尋求科技手段爲羊補充營養。李長青說:“雨水正常的年份,牧草種類豐富,羊是不會缺銅的,但是在極端天氣下有些牧草缺少,導致了羊營養不良,這時候要爲它們補充營養。”李長青團隊研製出含銅的舔磚和富銅飼料,在當地推廣至今,新生羔羊再沒有因銅缺乏症夭折的情況。

“不同的草原,土壤、水、牧草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的情況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爲牲畜補充營養,以免出現各種疾病。”補充什麼營養能避免母羊產後癱瘓,喫什麼飼料能激發羊的瘤胃微生物更好地消化粗纖維……李長青團隊根據各地羊的營養需求研製配合飼料,教授牧民們科學補飼的方法,幫助羊健康成長。

羊飼料的研製,除了注重營養,還要考慮口感和成本。“沙柳富含生物鹼、單寧,有益於羊的胃健康,還能夠提升羊肉品質,但是沙柳口感發澀,牛羊都不愛喫。”爲了增加適口性,李長青團隊加工出沙柳發酵飼料,在渾善達克沙地邊緣的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鑲黃旗等地推廣,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鑲白旗伊克淖爾蘇木牧民哈斯巴日斯家裏的8000多畝草場都靠近渾善達克沙地,屬於荒漠草原,牧草稀疏但是長滿了沙柳。“牛羊不愛喫沙柳,每年要買大量青乾草和玉米顆粒,成本加起來每噸要1000多元。”哈斯巴日斯說:“前兩年從李老師那學會了做沙柳發酵飼料,就用我家草場裏的沙柳,每噸成本才600元,羊也挺愛喫。”

巴圖爲陽光溫室中的羊喂飼料。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曾經無人問津的沙柳,在兩三年後會因爲沒有平茬而死亡。如今牧民們瞭解到沙柳發酵飼料的好處,每年都給沙柳平茬,將剪掉的枝條加工成飼料。

“不僅提供了飼料原料,還有利於沙柳生長,在沙地邊緣起到更好的防沙固沙作用。”李長青說,如今在錫林郭勒盟的渾善達克沙地邊緣地區,已有近70萬畝沙柳被用於每年的飼料加工。

“再普通的一隻羊,要想健康成長也離不開科技。”李長青說,他和同事們正在努力成爲合格的肉羊“營養師”,希望通過營養平衡提升中國肉羊的質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