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上午,窗外寒风凛冽,浙江省中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却暖意融融。经过3个小时的捐献,从马红强体内采集的10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快速被送往上海,为一名年幼的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上午9点,记者来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时,采集已经开始。马红强躺在床上,双臂插着管子,从右臂抽出的血液经由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器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又经由左臂输送回体内。

今年40岁的马红强是一名驾校教练,一直以来,马红强就有定期献血的习惯。2015年,在一次献血的过程中他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没多想,就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2019年初的一天,马红强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说自己匹配上了。

马红强说,当时自己正在带学员练车,感觉到很兴奋,很高兴。因为很多人都一辈子都碰不上这个事情,就像中奖一样。

为此,马红强兴奋了好几天,也马上去搜索和学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可惜好事多磨,本来安排在6月份的捐献因为受捐者病情恶化,不得不改期。

今年11月底,再次接到通知的马红强立刻安排好手上的工作赴杭州进行捐献的前期准备工作。捐献日的前两天是周末,妻子俞根兰带着两个孩子来陪马红强打动员剂,周日急匆匆把孩子送回去,周一她又从东阳返回杭州陪伴丈夫。看着丈夫的状态良好,俞根兰总算落下了心里的大石。

俞根兰告诉记者,她以前就是喜欢马红强的热心、爱心选择嫁给他。别人做汽校教练都是学员听教练的,他做教练却都跟着学员的时间来安排计划,碰到白天没空练车的学员,他只能晚上挤出时间来教学。这样一个人做了这样一件事,俞根兰虽然嘴上都是担心,嗔怪,最后还是发了条朋友圈为丈夫“点赞”。

俞根兰说,因为对捐献不是很了解,当初丈夫决定要捐献造血干细胞自己并不支持。后来是丈夫慢慢开导她,让她去了解。加上6月份听到受捐者的一些消息,俞根兰也觉得应该去帮助别人。

据了解,马红强为小患者买了一个小皮球,祝福他早日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运动玩耍。除此之外,马红强还写了封信鼓励他。上午11点,这些礼物都随着马红强的造血干细胞一起,坐上了前往上海的动车。

马红强说,11月29号的早上自己就睡不着了,一个人在宾馆里面写下来一封信。主要的意思就是希望这个小宝贝早点康复,长大了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截至目前,马红强是东阳第5例、浙江省第528例、中华骨髓库第9200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国忠说,虽然登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有很多,但实际上匹配成功的案例很少,目前登记的库容量对于整体患者的需求而言还是远远不够。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国忠也为马红强的爱心之举点赞,并呼吁更多的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白血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编辑:李忭审核:包羽监制:吕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