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鍾生溢等人爬上敵人的陣地前沿,仔細觀察敵火力點。當晚,耿飈決定第二次強渡,一定要奪回敵人擺在渡口的小船。

大家好,我們的飛哥裁縫鋪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34年底,紅軍突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到達黔南烏江南岸。黨中央決定,必須渡過烏江,繼續北上。渡江任務由紅一軍團擔任。
烏江是遵義的天然屏障。奪取遵義,必先渡江,再過婁山關。紅一軍團決定紅2師爲先頭師,6團又爲前衛團,三天之內必須突破烏江。
1935年元旦,是渡江戰鬥的第一天。事前,前衛團長耿飈化裝到江邊偵察,只見江面半里多寬,水深流急,難於攀援。這裏有個小渡口,但渡船在對岸,對岸有一個連的敵兵。山上還有敵預備隊。
紅6團進行火力偵察,發現敵人火力很猛。
耿飈決定,佯攻渡口,主攻渡口上游。
1月2日上午9點,佯攻開始,敵人立即向南岸射擊。主攻由8名勇士擔任。他們赤着身子,攜帶駁殼槍跳入刺骨的江水,向對岸游去。在火力掩護下,經過幾十分鐘的拼搏,8名勇士到達對岸。
但是,交給他們拉過對岸,準備架橋的粗繩子,因水流太急沒能拉過去,後續部隊不能及時過去,只得召回他們。
返回途中,其中一人因受寒過度,無力游回,在中途犧牲。
第一次渡江失敗。
當晚,耿飈決定第二次強渡,一定要奪回敵人擺在渡口的小船。
團青年幹事鍾生溢主動請纓,和團部賴參謀具體負責這次突破行動。鍾生溢從偵察排挑選了5名水性好的戰士。出發時,司號長金牙子堅決要求參加。鍾生溢見他決心很大,當即同意了。
突擊隊包括鍾生溢,一共8人。
晚8點多鐘,他們喝下驅寒的水韭後,開始渡江。8人咬緊牙關,奮力遊向對岸,先後到達對岸,幸好敵人沒有發覺。
鍾生溢等人爬上敵人的陣地前沿,仔細觀察敵火力點。天太冷,大家牙齒凍得“咯咯”作響。鍾生溢下令:“撤!”
當他們拖小船時,不料不小心發出響聲,被敵人發覺了。敵人立即開槍,子彈向他們飛過來,一股敵兵也跑出來了。鍾生溢一邊組織還擊,一面拉着拖船向對岸撤。敵人衝過來了。戰士們立即甩出手榴彈,把敵人全部炸掉了。8人跳上小船邊打邊撤,終於劃回了對岸。
但是,金牙子負傷犧牲。
其他7名勇士全部回到南岸。
可是,大部隊如何渡江呢?團部召開諸葛亮會,各營營長都參加。
1營營長曾保棠建議在沿江幾個地方同時強渡,分散敵人的兵力,確保強渡成功。耿飈採納這個建議,迅速作出部署,說:“各營準備竹筏,4日一定要全線突破烏江天險。”
1營爲渡江先頭營,3連爲前衛連。鍾生溢奉團長之命負責3連強渡。
4日一大早,前衛連把竹排全部放下水。每個竹排3個人。渡江開始。南岸的團主力集中火力掩護。前衛連的竹筏像箭一樣飛速射向對岸,勇士們冒着彈雨,一面與急流搏鬥,一面向對岸之敵還擊。鍾生溢和曾營長的竹筏衝在最前頭。
突然,鍾生溢額頭流下殷紅的血。他用手一抹,一聲不吭,指揮戰士奮力前進。
離岸還有2米多遠,鍾生溢縱身一躍,第一個跳上江岸,然後,一手攀援,一手舉着駁殼槍,奪路而上。
3連在他的指揮下,如猛虎撲食,一陣猛甩手榴彈後,趁着煙塵,全連吶喊着發起衝鋒,不到20分鐘,消滅了敵沿江哨所。緊接着,鍾生溢和曾營長率領先頭部隊直搗敵江防司令部。經過1小時的激戰,敵人的烏江防線徹底摧垮了。於是,紅軍大部隊迅速從幾個渡口上船,同時渡江,浩浩蕩蕩向遵義進發。
第二天,紅旗就在遵義城城頭飄揚。
鍾生溢三次強渡烏江,功莫大焉,戰後受到師團首長的表揚。
渡江後,他繼續擔任青年幹事。但是,因爲三次強渡烏江,他的名字寫進了紅軍的歷史。
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先擔任八路軍營特派員,以後升任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團政委,在解放戰爭中升爲師副政委、師政委。
1955年,他被授少將軍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