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環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認知、認知決定選擇、選擇形成性格、性格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

一個人很大程度被環境和時代所侷限,一個人最終活成什麼樣是由自己的眼界和見識決定的。

最近郭濤上了熱搜,不是因其演藝事業又創造了佳績,而是因網友分享了郭濤2014年出版的教子書《父親的力量》中的部分內容,其中包括了他詳細描述自己打女人的經歷, 並強調自己衡量女性的五字標準是:溫、良、恭、儉、讓等,這些觀點讓郭濤備受熱議。

2020年4月30日晚,郭濤本人對此事作了回應,並道歉。

“言爲心聲,語爲心境”郭濤爲何在2014年會寫出那樣一段話呢?

讓我們看看郭濤的故事,或許有答案,或許沒有答案。

郭濤1967年12月17日出生於西安一個藝術之家,父親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西安是著名的電影之都,“西影”獲國際獎項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國第一。總共獲得國內外獎項300多項,出口影片80多部,佔中國大陸出口國的所有電影總量的1/4多。

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環境,郭濤走上藝術之路是有優勢的,但事實上最後郭濤走上演藝事業,而且在演藝事業上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績。

但家庭給郭濤良好的藝術薰陶的同時,也對郭濤的性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八十年代西安街頭的電扇廣告。)

成名後的郭濤在《開講啦》中,提到了自己的家庭,“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家裏)更多的是爭吵打鬧,我不知道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我未來的情感是什麼樣子,非常迷茫,有的時候也很痛苦。”

郭濤也曾在《靜距離》中,提到了自己和父親的緊張關係:“小的時候可能更加叛逆一點,特別是和父親的關係相對來說比較緊張。父親作爲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呢,的確有他們的一些侷限性,他很難放下架子來。”

(李靜採訪“四十不惑”的郭濤。)

郭濤回憶童年,覺得自己是痛苦的,父親的嚴厲和不近人情都讓他的父親的關係劍拔弩張。

但那個時代,絕大多數父親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

(八十年代的西安街頭;汽水配麻花。)

雖然父母經常吵鬧,但從小在後臺排練背詞長大的郭濤,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考上了父親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那是中國最好的戲劇學院,應該沒有之一。

郭濤的校友有:姜文、陳寶國、陳道明、鞏俐、章子怡等等。

中戲畢業後,郭濤被分配到實驗話劇院,之後他相繼出演了孟京輝執導的《等待戈多》、《思凡》等話劇作品。

當時演話劇不掙錢,但能在圈內擴大影響力和搭建人脈。

1991年,24歲的郭濤出演了首部電影作品《苦樂三兄弟》踏入演藝圈

(郭濤飾演啞哥(《苦樂三兄弟》)

郭濤沒跑過龍套,“中戲”畢業的學生出道沒有跑龍套的。

( 1993年,郭濤在李連杰、趙文卓主演的動作片《方世玉》中飾演一位公子哥 。)

(1994年,郭濤參演《活着》,飾演講義氣的春生,與葛優所飾演的福貴是一對好朋友 )

1994年郭濤主演了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處女作《永失我愛》,這是郭濤首次擔任男主角。

(《永失我愛》中的郭濤、徐帆,劇雪。)

(1997年《愛情麻辣燙》中的郭濤和徐帆。)

雖然郭濤資源很好,合作的都是圈內著名電影人,但一直 不溫不火。

直到2006年,與黃渤、徐崢合作出演由甯浩執導的劇情片《瘋狂的石頭》,郭濤才獲得比較高的關注度與人氣。

(《瘋狂的石頭》中執着的保安科長包世宏。)

2012年4月23日,郭濤與黃渤合作主演的《黃金大劫案》上映,而郭濤憑藉飾演劇中的金鏢十三郎獲得第11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角

(金鏢十三郎)

2014年2月2日,郭濤和梅婷主演的《父母愛情》播出,郭濤從此才廣爲人知,成爲真正的紅星。

《父母愛情》是使郭濤走入大衆的一部電視劇,時年郭濤47歲,從事演藝事業也已23年

(《父母愛情》劇照)

2020年1月24日,在春晚上與梅婷、劉琳表演小品《父母愛情》。

(春晚小品《父母愛情》)

郭濤因父母都從事演藝事業而走上了演藝道路,也因一個強勢的母親和弱勢的父親,塑造了自己的兒時的性格,影響至今。郭濤也因主演家庭情感劇《父母愛情》而真正走紅。

而今天郭濤也因自己2014年寫的書《父親的力量》中的某些觀點再掀起熱議。

父母和童年的經歷可謂影響了郭濤的一生。

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時代,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能夠做的只能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努力捉住改變命運的契機,但其中甘苦自知。

另外提一個哲學問題:童年的郭濤、少年的郭濤、青年的郭濤、現在的郭濤及未來的郭濤是同一個郭濤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