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智白嗲們

電影上映前,我被邀去《復聯4》的新聞發佈會現場。漫威影業CEO凱文·費奇說:“沒有鋼鐵俠就沒有之後的漫威系列”。這句話現在重溫只想流眼淚!

漫威十年匯成《復聯4》的三小時,全程都是經典回憶,讓千萬影迷淚崩影院,可以稱得上史詩級的大作!

國內映前總預售7.74億元, 創下新紀錄

這些漫威英雄陪伴了我們的青春,他們無論在戲裏還是戲外都帶給我們無限感動,賜予了我們各式各樣的英雄夢,而英雄夢也是每個時代的精神剛需。

比如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從毀滅性的人生中復活,逆襲爲好萊塢第一吸金王。

比如猩紅女巫的姐姐們,就是一部好萊塢姐妹的商業制霸史,絕對值得當代前衛女孩們取經學習。

而《復聯3》中的“矮人王”的飾演者彼特·丁拉基卻是一部“天生有缺陷的人”對命運的抗爭史,他可以說是英雄本人了。

憑《權力遊戲》成名的小惡魔彼特·丁拉基在《復聯3》中飾演尼達維星上專門鑄造兵器的矮人族。有意思的是,矮人族其實只是身型上像侏儒,實際上他們與正常人相比是絕對的巨人。

彼特此前也曾出演過《X戰警:逆轉未來》中的玻利瓦爾·特拉斯克博士,復聯3無限戰爭後,他簡直和滅霸本人喬什·布洛林一樣,是跨MCU和“X戰警”系列的存在了。

“矮人王”的現實經歷更爲傳奇,他是“低”人一等的漫威英雄,用1米35的身高征服世界。他的故事,令人感動,也讓聞者肅然起敬!

在侏儒的審判下艱難生長

現實生活中,彼特·丁拉基的一生,卻是在侏儒的審判下和命運抗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彼特出生在新澤西州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出生時就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這是每一萬三千個新生兒中就會有一例的先天性疾病,成年以後彼特的身高只有1米35,可想而知,他從孩童時代起就受盡身材的嘲諷。

在非議中,他選擇了隱忍,選擇了堅強,勇敢地接受了最真實的那個自己,並漸漸學會了用幽默自嘲來應對自己的身高,這和他在《權力的遊戲》中的表演如出一轍。

還好父母並沒有因爲身體的畸形而低看他,在生活上給予他過多的特殊幫助,反而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凡事獨立的習慣。在家人看來他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孩子,只是有一點點和別人不一樣而已。

後來他在採訪中說:小時候我的缺陷常常擊垮我的意志,到了青春期我變得憤世嫉俗,事實上我是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年紀越大,你越明白受到的歧視和恥笑並不是自己的錯,只要學會自嘲化解。

他從高中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當演員的目標,高中畢業手冊上的模樣也是一臉桀驁,無所畏懼。

他看遍了費里尼、卡索維茨、安東尼奧尼等諸多大師的電影。宏大的文藝夢想就這樣滋生了,他懷着對電影的熱愛進入了本寧頓學院深造。

在這所私立的文學藝術學院,留着嬉皮士長髮的中二青年彼特成爲了同齡人裏最有天分的演員預備軍,考試中、年終匯演的時候他拿到幾乎是最優異的成績。然而,演藝圈終歸是殘酷的。

熒幕從此成爲他的避難所

1991年,剛從本寧頓學院表演專業畢業的彼特·丁拉基和朋友決定來到紐約闖蕩一番,他們住在威廉斯堡大橋下面的一間冰冷公寓裏。

廢棄的壁爐成了老鼠們的巢穴,火車每天從頭頂上方疾馳而過。

現實相當骨感,迫於生活壓力,後來他去了一家數據公司做數據輸入員,一干就是六年。

“我至今都不知道那家公司是做什麼的,我當時做的事情就是把信息輸入進計算機裏。之所以會堅持這麼久是因爲我有一個自己的小隔間,可以和收發室的人一起抽雪茄,每週四和朋友出去大醉後周五都可以請病假”。我討厭那份工作,然而我緊攥着那份工作。

在做數據輸入員的那六年,他終於能付得起房租,不用像之前一樣借住朋友家,從一張沙發,睡到另一張沙發。

但他的房間,窗戶很高,他身高1米35,看不到窗外的世界。

29歲時,他終於辭了那份穩當的工作,決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90年代的好萊塢,男主角都是高大全的大帥哥,他連續十多年跑龍套,受嘲弄都是家常便飯。很難想象,這些年他是如何在殘酷的世界中撐下來的。

隨着心態的日漸成熟,他已經知道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身高條件,而不是被人利用。此時命運也爲他打開了一扇門。

他在《心靈驛站》中擔任男主角,彼特將自己這些年的坎坷經歷沉澱成了他特有的表演風格:在充滿人情味的內心外包裹着諷刺的智慧。他一舉拿下獨立精神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的兩個提名,終於混出點兒名堂。熒幕從此成爲他的避難所。

彼特在電影《心靈驛站》的角色是一個名叫芬巴·麥克布賴德的普通男人,而芬巴·麥克布賴德也和彼特一樣,天生四尺五寸。

矮小個頭總是引起圍觀和嘲笑,芬巴只好避開人羣,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研究各式火車上面。

當唯一的好友過世,芬巴決定離開原本熟悉的環境,搬到新澤西鄉下朋友留給他的廢棄火車庫房獨自生活。

這個幾乎是爲彼特量身打造的人物,在某種意義上,表述得正是他自己。他在這部電影中說,我已經過了因爲別人的看法而憤怒的年紀了

不當丑角 不做笑料

要做一個真正的演員

然而,在貢獻出自己的大銀幕表演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拒絕掉了很多角色,都是因爲那些角色把矮人作爲笑柄和搞笑的工具。

彼特在一次訪問中說:“我不能理解爲什麼在奇幻讀物裏,尤其是給孩子的書裏,我這樣身高的角色都是奇形怪狀的非人類。如果托爾金或者其他什麼人身邊有矮人朋友的話,他們就不會這樣寫了。”

他演戲的原則一直沒有變:不當丑角、不做笑料,要做一個真正的演員。在無人欣賞的日子裏,想演話劇,就演莎翁的經典作品《查理三世》。

莎士比亞說:我寧願重用一個活躍的侏儒,也不要一個貪睡的巨人。這句反諷意味濃重的名言,現在看來,竟成了彼特·丁拉基的最好註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只能在獨立電影和無人問津的戲劇舞臺上展現自己的天賦。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始終拒絕參演任何固化侏儒演員的角色——小妖怪或是地精。

而他唯一一次做出讓步,是由於生活壓力拍《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時,他黏上了長長的假鬍鬚,穿着尖頭皮靴,手裏握着比自己的胳膊還要長的匕首。這讓他感到很不舒服。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他說,侏儒仍然是人們嘲弄的話題,媒體也在推波助瀾,好像這個偏見是理所應當的。只要每個特殊身形演員都可以對醜化自己的角色說不,每個人都站出來,情況就會不一樣。

而他做到了,雖然過程中伴隨着偶爾的妥協。

史上最性感的“小惡魔”

“光傾瀉下來,他的身影穿過了院子,這一刻,提利昂·蘭尼斯特昂首挺立,彷彿一位國王。這是《權力的遊戲》原著裏對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的描寫。

而他的人生狀態,可以用他在《權力的遊戲》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概括:

最初接觸《權力遊戲》的製作方時,彼特明確地表示他的角色不能有長鬍子和荒謬的尖頭鞋。正如他所願,即將讓他家喻戶曉的這個角色——提利昂·蘭尼斯特,是一個雖屢遭命運的戲弄和流放,卻敢於反抗父權統治的充滿智慧的人物,這種生於悲劇的棄兒形象,給了他足夠的表演空間。用彼特自己的話來形容,“小惡魔”是他的升級版,是更爲高傲的他。

恰巧作者馬丁爺爺最喜歡的角色就是提利昂·蘭尼斯特: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內心外包裹着諷刺的智慧”的侏儒,各種牛逼的臺詞都給了他:黑水河之戰Let’s go kill them。

在《權力的遊戲》中,他最終成爲了活到最後的人,無疑也是最具有氣場的那一位,不管你是否喜歡這個角色,但你絕不會忽略他的存在。

憑藉在劇中令人叫好的表演,彼特將艾美、金球等各大獎項的最佳男配角收入囊中,他被美國媒體評選爲將藝術融入表演的演員之一。

然而,曾經身高問題讓彼特如臨大敵,他怕人找他演戲只是看中他的身高,他怕自己的才華遭到漠視,以至於錯過很多機會。如今他已胸有成竹,身高問題也可以化作一把利劍,他可以藉此接到小惡魔這樣的好角色,並讓世人都看到他的鋒芒。

彼特積累了二十多年的表演經驗、出演了三十餘部影視作品,更獲得了全球性知名度。現在的彼特·丁拉基再也不用擔心別人總是讓他出演臉譜化的矮人角色。他也許永遠不是“凱岩石”的城主,但他肯定會爲自己在好萊塢攻下一城。

拒絕做侏儒代言人

第二次獲得艾美獎時,他看上去很輕鬆。他上臺前吻了他的妻子。十分鐘前還在“嚼口香糖”,十分鐘後又感謝起了他家的狗保姆,依舊一副賤萌賤萌的姿態。

“我還在嚼口香糖呢,根本沒準備要上臺領獎,我以爲跟喬納森班克斯競爭哪有機會得獎啊,感謝我們兩個編劇,感謝喬治·馬丁創造了這個世界,感謝我們全劇組成員,大概也就一千來號人吧,大家晚安。”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彼特·丁拉基的出色表演。出演《權利遊戲》小惡魔角色,使他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也糾正着這個時代對侏儒的偏見。當被記者問到:他是否是侏儒羣體的代言人時,他否定了這一說法,因爲每個人都各自的境遇,他的經歷無法代表別人。

他很欣賞他的前輩比利·巴提,他不僅僅是上世紀40年代最爲著名的侏儒演員,在社會活動方面,他也是侏儒人羣社會利益的熱心呼籲者,他的勵志故事曾在那個年代激勵了一代侏儒人士。除演藝事業之外,1957年,比利·巴提還在美國成立了“美國侏儒人士聯合會”,截止到2010年,該組織的會員已經發展到6800人。

他們的經歷無疑在鼓勵着和他們有相似境遇的人,做一個和別人有所不同的人,而不是特殊的人。

以後也請繼續火力全開吧

現實生活中的小惡魔過着佛系生活,典型的素食主義者。已經過了在乎一切的年紀,偶爾還會揶揄下現實,儘管登上《滾石》雜誌封面,被《人物》雜誌入選“活着的最性感的男人”,可他卻清醒得很,他說:我很高興大家能跳脫原來的偏見,但那些投懷送抱的女人最終還是會去找大個子男人了,所以我一點也不會沉溺於此。

彼特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條忠實的大黑狗凱文。

他的妻子是戲劇導演。他在熒幕上和生活中跟普通大衆一樣,而不是侏儒,矮子或者別的什麼,他也不再需要戲劇的避難所。

彼特·丁拉基傑常說:“你可以叫我矮人,但不要過度小心叫我什麼小精靈,這樣反而擴大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感。"所以,他只是想讓大家正視他而已,他只是一個演員而已。

YOU MAY ALSO LIKE

- 內容原創,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聯繫公衆號 -

責任編輯:陳泰山 / 編輯:Nina / 設計:Cook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