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曾在節目上對話40歲一直單身的演員王志文:

朱軍:“四十了怎麼還不結婚?”

王志文:“沒遇到合適的,我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朱軍:”這還不容易?”

王志文:“不容易,比如半夜想說什麼,你叫她她會說:都幾點了?困了,明天再說吧。感覺立刻就沒有興趣了。”



確實,有些話就是那個時間想說,過了那個時間就不想說了,常有那種深深的難以言說的滋味,能找一個隨時隨地願意和你聊天的人,真的不容易。

有個學員29歲了,到年底了也開始被親戚朋友安排各種相親,最終都沒有一個能聊得來的。

家裏人總勸她不要挑了,感情談着談着總會有的。

可她堅定地認爲,話都沒有,感情拿什麼談呢?

羣羣和男友在一起,在周圍的朋友眼中就像金童玉女,但是她們在一起不到兩個月就遺憾地分手了。

我問爲什麼?

羣羣說:“不因劈腿,不爲物質,就是聊不來。

她們的對話基本上就是:


女:“今晚看電影吧?”

男:“好。”

女:“想看什麼?”

男:“我都可以”

女:“《XXXX》怎麼樣?”

男:“你定就好。”

女:“ 額.....”


一句“聊不來”戳中了多少人的痛點,很多感情就是因爲聊不來而無法繼續。

“聊不來”在感情中它不是蝕骨的大痛,卻是令感情疏離的匕首。


學員琳琳和前“高富帥”男朋友各方面都很般配,但是琳琳卻很苦惱,她說:

“我感覺我們兩個人每天都搜腸掛肚地找話題,但就是進入不了對方的頻道。”


比如琳琳愛讀書,每次遇到喜歡的章節都願意讀給男朋友聽。

而她的男朋友卻說:“這有啥好讀的,聽得我都快睡着了。”

琳琳很掃興,再也不想和他討論讀書的事了。

兩個人的話題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思考不在一個節奏,接下來的生活,女生髮現自己前所未有的累,這種累,與錢無關,與物質無關。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她和前男友聊天經常是這個節奏:

女:“在幹嘛?”

男:“沒幹嘛。”

女:“喫飯了嗎?”

男:“喫過了。”

女:“今天過得怎麼樣?”

男:“還行,我先忙了。”

女:“好吧。”


琳琳絞盡腦汁地想和他互動,對方就是很簡單的一句回覆,聊不下去真的而很讓人心累。


聊不來,讓兩個人越來越陌生,先是感情不和,繼而失去控制,最後難以包容。的確,兩個人在物質上無憂無慮,可在精神上,卻出現了鴻溝。

我們有個學員王哥,剛找到我們的時候就直言“感覺很崩潰”。

他向我們描述了自己的狀態:

“比如我做了一個策劃,躊躇滿志地回家跟妻子說感覺這次志在必得。然而她只是回答說 ‘差不多就行了’,要麼直接岔開話題,要麼用孩子打岔。”

“我去參加籃球賽,興沖沖地和她分享,她卻打擊我小比賽沒什麼可聊的。”

這樣的對話若成爲一種常態,人就會崩潰。完全沒有辦法溝通的節奏。


經常這樣,你崩潰不?


還有一位學員李姐,快五十歲了被老公突然提出要離婚。她老公說:


“現在女兒畢業了,我也沒什麼好顧慮的了,不想這樣再跟你過下去了。”


李姐說:我倆是自由戀愛,感情雖說沒有原先幾年那樣濃了,但也一直沒有大吵過。


很多人在背後都在議論:“你老公一定是出軌遇到新歡了,不然咋可能這把年紀了還要鬧離婚?”


我也懷疑過,最近幾年他對我好像是愈發冷淡,大不如從前了。有一天我翻了翻他的朋友圈,才發現一個月前他發了一段話:

沒話聊的婚姻,已經讓我足夠壓抑。


他沒有出軌,沒有另尋新歡,而是對我們的感情失望了。

我一直顧着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沒有給他一個妻子應該給的關心和呵護。

所以,當歲月沖淡了女性的容貌,時光奪走了男人的財富,剩下的愛,就只能用兩個人內心和思維的高度是否匹配去定義了。

好在她主動尋求了我們的幫助,漸漸地緩和了丈夫的心。

感情的維繫來源於溝通,聊不聊得來不在於有什麼大事發生,而是我一股腦地將自己的想法跟你說,你隨時能夠讀懂我的梗,明白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即便全世界都不理解,但你仍然能對我會心一笑。這樣的感情才能更幸福。


福的基礎是聊的來,

是全世界都不懂,但你能明白。

是一種靈魂被看見的感覺。


看似很難達到的狀態,其實這一切都是有方法的。你知道嗎,共情是有方法論的,說出對方心中的期待是有公式的,做到看見他的靈魂也是有方法的。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