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即參與

  

  北京8歲雙胞胎海岸溺亡令人惋惜,而類似事件近來卻屢次發生。除責備家長監管缺失、看護不當外,給兒童進行系統化安全教育也已迫在眉睫。

  

  文/羅中雲(本刊評論員) 圖文編輯/陳永傑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近幾天,北京8歲雙胞胎青島海岸溺亡的消息在許多人的朋友圈裏流傳。其實,近來這樣的案例屢次發生。“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98%的兒童傷害死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中國每年有約20萬0歲-14歲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佔兒童死亡總數的26.1%。

  從以往事故的原因分析,家長的監管缺失、看護不當是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也因此,此次雙胞胎兒童溺亡事故發生後,社會各界也在反思,更加強調監護人、看管人的責任,也一再呼籲人們要有規則意識。也有人提出,發生傷害時要有相應技術支持手段,簡單說就是第一時間的救護要得力,降低傷害的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或監護人的安全知識大都來自於日常經驗或感覺,但這往往並不保險。家長或監護人自身安全意識不強,或安全知識缺乏,受影響的不僅是自己,也會降低對孩子的看護能力。同時,如果家長將錯誤的,或僅憑經驗獲取的安全知識傳授給孩子,則可能讓其負面作用持續發酵,影響更加深遠。

  在我國,社會對於安全教育的呼聲其實很強烈,但到現在仍沒有較爲系統化的行動。對成人而言,有些機構也在做諸如急救、防災減災、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但都相對碎片化,沒有形成系統,國家層面也無整體的、強制性的規劃和行動。

  當然,成年人往往扮演着很複雜的社會角色,文化層次、空餘時間、參與意願等各不相同,要想搞“統一組織、統一行動”式的安全教育幾無可能,但專業機構仍可藉助電視節目、手機網絡以及其他各種媒體平臺進行一些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安全知識技能的傳播。

  對於孩童來說,情況則更爲複雜一些。比如0到3歲的幼童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注意力、控制力都很弱,而且好奇心重,基本上只能靠監護人加強看護,或通過一些具體事例(比如手碰到火會疼,從高處往下跳腳可能受傷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已經上幼兒園及小學、中學的孩子,則可能是最需要、也是最容易接受安全教育的羣體。但目前,我國從幼兒園到中小學,都遠遠沒有上好這一課,要麼是完全不涉及,要麼是靠非專業的老師零敲碎打地給學生講一點。有些學校可能也會在一定的時間請一些專業機構的人士前來進行消防、逃生、交通、游泳等方面的安全科普講座或實際演練,但由於是臨時性的講授,學生未必能掌握多少。

  實際上,學校也是有能力、有條件做得更好一些的。要知道,生命健康是人所有權利中最基本的,必須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計劃,給予在課程設置、課時等方面的保障,形式上既要有理論講解,還應有一些科學合理的實際操作或演練,教師或指導人員應有專業資質,學生在課程結束後也應接受考查,納入相應的成績管理系統。

  這之前,在社會各界,尤其是科學界的呼籲之下,中小學已將科學課納入正式教育計劃。那麼,對學生生命安全及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的安全教育爲什麼不能同享此待遇呢?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公衆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加入北京科技報丨北科傳媒(全職/實習)

  [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推薦選題

  [email protected]

  

  下載“科學加”客戶端,閱讀和搜索更多精彩內容

  桑拿→看海→燒烤→再桑拿→再看海···折騰你一夏天的就是它

  對離岸流很陌生?我國這些海灘其實已經設立了離岸流警示

  化工圍江:“史上最大環保罰單”開出之後

  有疑問或尋求幫助,快加入"科學來幫忙"羣!

  科學加(scipress)

  提供每日新鮮科學與生活資訊

  組織各類有趣活動

  主辦:北京科技報社 | 北科傳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