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非洲装甲集群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除希特勒以外,大概没有几个人相信,新败的隆美尔在得到些许坦克和增援后就能立刻转守为攻。德军第2航空队此时也从东线调到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之后很快夺取了制空权,经由地中海运抵隆美尔所部的坦克、弹药和补给越来越多,而英军第8集团军的补给线已长达1000多英里,时刻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决定发起一次出敌不意的反攻,为取得最大限度的突然性,他不仅没有通告意军总部,就连德军最高统帅部也被蒙在鼓里,非洲军军部在总攻前5天才接获通知,而师长们更是提前2天才得到口头通知。1月20日, 希特勒将第6枚双剑骑士勋章授予给隆美尔,而后者筹划的反攻就在次日夜!
反攻开始后,隆美尔命令由第90轻步兵师和第21装甲师部分坦克组成的“马尔克斯 (Erich Marcks) 战斗群”向英军靠近海岸的右翼推进,非洲军主体则向英军左翼进攻。时任非洲装甲集团军情报参谋的梅林津曾评论说:“这些作战才显示出最佳状态下的隆美尔—敏捷、大胆无畏和执行计划时灵活应变。”由于英军撤退非常快,隆美尔围歼英军第1装甲师的意图只得到部分实现,但非洲军在头五天的战斗中就击毁了近300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近150门大炮,自身仅损失了3辆坦克、阵亡3名军官与11名士兵。
1月24日,隆美尔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成为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希特勒的信任与奖赏,无疑为隆美尔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添上了新的燃料。他决定不顾一切地向班加西进攻,结果又获成功,当他向德尔纳推进时,丘吉尔正在伦敦的下院里紧锁着眉头向议员们演说:“我无法告诉你们眼下昔兰尼加西部前线的局势如何。目前与我们作战的对手是个十分大胆又精通战术之人,如果撇开战争造成的浩劫来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隆美尔重新夺回昔兰尼加后,交战双方似乎陷入了具有沙漠特点的静态堑壕战,几个月里双方都构筑了战壕、散兵坑、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网,都在各自的防线背后积极补充弹药油料和物资,英军这边还修筑了一系列堡垒化的“盒子”—每个“盒子”由1个旅把守,周边是全方位的铁丝网、各种反坦克路障和雷场, “盒子”之间则是更多更大的地雷阵。
(上图)加扎拉战役 (1942年5月26日至6月14日) 示意图
从3月开始,隆美尔就开始构想进攻加扎拉防线和夺取托布鲁克。在拟定的进攻日期5月26日到来前, 非洲装甲集团军拥有9万人和561辆坦克,而英军第8集团军则有超过10万人,拥有坦克900余辆,所属各部均完全实现了摩托化。虽然兵力和装备数量的对比不利于隆美尔,但他相信自己的部队在战术意识和即兴发挥能力方面远胜于英军,他需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进攻计划,在开阔的大漠中以英军既不适应也不擅长的机动战方式消灭对手。
隆美尔的计划可分作两部分:北面的意大利第21军和第10军将在非洲军军长克吕威尔 (Ludwig Cruewell) 统率下发起佯攻,目标为英军加扎拉防线的中路和右翼,隆美尔曾交代克吕威尔“把动静闹得越大越好、灰尘扬得越高越妙”;南面的意大利第20摩托化军和非洲军 (合计5个师兵力和几乎所有坦克) 则由隆美尔亲自率领,这支装甲巨兽将朝东南方的沙漠腹地推进,绕过英军最南翼的比尔哈凯姆(Bir Hacheim) “盒子”后再旋转向北,以尽速抵达海岸线、合围英军第8集团军为最终目标。
但是,隆美尔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实现,他错误地假设所部能够完全出敌不意地抵达英军后方,而后还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打击对手。5月26日夜至27日晨,隆美尔装甲大军完成了堪称典范的机动,抵达比尔哈凯姆后旋转向北,做好了由南向北发动进攻的准备。但对手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大批英军坦克也及时出现在战场附近,这无疑令隆美尔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进攻之初就与对手的坦克部队狭路相逢。到27日下午6时,隆美尔被迫承认他的攻势未能获得足够的突然性,而且也低估了其他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英军的“盒子”堡垒对于德军补给线路的破坏作用,另一个就是低估了英军装甲师的基本力量。
28日时,英军坦克部队一整日里都在进攻德意军队,但英军指挥官过时保守的战术拯救了当日的隆美尔。29日,由于非洲军和第90轻步兵师几乎都用尽了油料和弹药,隆美尔还曾亲自率领少量坦克护送补给车队运来补给。一俟装甲部队能够再次动弹,隆美尔决定在加扎拉防线上砸开一个缺口,拔除英军第150 旅驻防的“盒子”,从而使德军拥有一条穿越对手防线的直接补给通道。隆美尔的这个决定曾被后人称为是“战争中最大胆的一次决定”, 他把全集团军的反坦克炮都部署在东面严阵以待,而后集中几乎所有的坦克和步兵回过头来向西攻打英军第150旅的防区。到6月1日日终时,隆美尔终于打通了补给交通线,而英军坦克部队在德军的反坦克屏障以东消极地喘息了整整一天。
尽管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来弥补开战之初因过度自信造成的后果,隆美尔集团军还是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非洲军和意军“白羊座”装甲师此刻位于加扎拉防线以东,而其他部队 (主要是意军) 则基本位于防线以西,即非洲装甲集团军的兵力被英军防线一分为二了。
英军也意识到摧毁加扎拉防线以东德意军队的机会就在眼前,但他们似乎从未真正理解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重要性。英军6月5日发起了反攻,但未能投入尚算完整的预备队,结果让隆美尔轻松挫败了自己的攻势,还损失了4000 人和200辆坦克。6日,隆美尔更是在突然间转守为攻,使得印度第10旅在错愕之间就被基本歼灭了。10日,隆美尔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在空军支援下向比尔哈凯姆的“盒子”发起了进攻。此处的守军是自由法国第1旅,法国人虽在这里进行了他们在“二战”中最勇敢和坚定的一次防御战,但一个旅的区区几千人是无法抗衡德国非洲军的。
南线局势趋稳之后,隆美尔把注意力转向了尚算完整的英军加扎拉防线北段,尤其是阻碍他接近托布鲁克的最重要的两个“盒子”—英军第201禁卫旅把守的“骑士桥”(Knightsbridge),以及更往东的、由印度第29旅防御的“阿戴姆”(El Adem)。11日夜,隆美尔的装甲部队通过机动摸到了阿戴姆附近,他的第15和第21装甲师次日与英军第2、第4和第22装甲旅展开了一场坦克大战,德军击毁击伤了260辆英军坦克,几乎将第8集团军的装甲力量一笔勾销。经此一战,隆美尔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上已占据明显优势了。
(上图)托布鲁克战役期间,隆美尔坐在高速前进的装甲指挥车“悲伤”号上。
到6月14日时,英国人显然已输掉了加扎拉之战,托布鲁克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15日,隆美尔在家信中写道:“我们已经赢了这场战斗,敌军正在解体,眼下我们正在清理被围敌军的残部……”此后几日里,他无情地驱逐着疲惫的装甲兵们向东直逼埃及边境,这是一个富含深意的战术运动,既使英军第8集团军余部无法在边境有效地立足和建立新防线,也使托布鲁克的守军误以为此番围城又将像一年前一样疏而不密。
就在守军有所松懈、觉得还有时间加强防御时,隆美尔在19日突然命令装甲部队掉头,闪电般返回托布鲁克。20日早晨,第15、第21以及“白羊座”等3个装甲师都在托布鲁克的东南角做好了进攻准备。在托布鲁克守军21日最终投降前,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已迫不及待地向隆美尔转达了希特勒的祝贺。21日中午, 德国广播电台播出了隆美尔攻陷托布鲁克、俘敌3万余的消息。
加扎拉—托布鲁克战役无疑是隆美尔个人军旅生涯的巅峰之战,与之前的那些传奇色彩浓厚、实际意义颇成疑问的突袭和小胜相比,这是一次真正的大胜,也是他将自己对大范围机动战术的挚爱与真正摧毁对手有机融合起来的一战。他在4周里完成了轴心国首领们的所有要求,夺取托布鲁克的过程中重创了一整个野战集团军,迫使别无选择的对手匆忙撤退,苏伊士运河这个觊觎已久的目标也似乎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轴心国面前。
本文摘自《帝国骑士:第三帝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2018修订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