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熔斷了!這隻恐虧60%的可轉債開盤大跌30%,“黑色3分鐘”會否重演?還有一類風險正在逼近)

5月6日晚間,泰晶科技發佈提前贖回“泰晶轉債”的公告,泰晶轉債不久後將以100多元的價格被贖回,並摘牌退市。

中證君先後提示,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由於強贖條款的存在,博弈炒作可轉載風險巨大。

5月7日,泰晶轉債開盤暴跌。

Wind顯示,泰晶轉債開盤報255.46元,較前收盤價狂跌109.48元,跌30%!因觸發熔斷機制,將被持續暫停至今日14:57。

最後三分鐘,沒有漲跌停限制,不再會“臨時停牌”。類似再升轉債的收盤前黑色三分鐘會否上演值得關注,但高價持有人遭遇大額虧損幾乎難以避免。

有專業人士提示,除了價差損失、強贖等條款風險,眼下還有一類風險正在向轉債市場逼近,投資者應務必保持警惕。

開盤暴跌30%  重蹈再升轉債覆轍?

6日晚間,泰晶科技發佈提前贖回“泰晶轉債”的提示性公告。這意味着,泰晶轉債將朝着轉股價值(取決於正股走勢和轉股價格)迴歸,而在不遠的將來,會以100多元的價格被贖回,並摘牌退市。

而作爲轉債市場的高價券,3月下旬大漲後,持續位於300多元的高位。截至6日,泰晶轉債轉股價值僅134.75元,但收盤價爲364.94元。高位“上車”的投資者,無疑面臨鉅虧。

泰晶轉債的投資者剛度過難眠之夜。一大早,就要忍受該轉債的大跌。但能以30%以內的跌幅賣出的投資者,可能還算“幸運”的。

當然,這主要是因爲交易規則使然。上交所規定,基金、債券開盤集合競價階段的交易申報價格最高不高於前收盤價格的150%,並且不低於前收盤價格的70%。同時,泰晶轉債將被臨時停牌至14:57。

來源:Wind

來源:上交所官網

具體可參考再升轉債的例子。3月10日,再升轉債開盤跌30%,臨停至14:57,繼續暴跌,全天大跌53.05%。

對於開盤沒有及時賣出泰晶轉債的投資者,這個白天面臨煎熬。

來源:Wind

早間,泰晶科技隨科技股走強,截至9:46,漲2.61%。正股上漲,雖可稍稍壓縮轉債估值溢價,但仍是杯水車薪,轉債估值壓力仍需靠自身調整化解。

來源:Wind

這些高價券也已觸發強贖

Wind數據顯示,除泰晶轉債之外,還有不少轉債的強贖條款已被觸發。

來源:Wind

轉股溢價率較高的品種尤其值得注意。

來源:Wind

其中,5月21日起,百姓轉債將停止交易和轉股;5月29日起,千禾轉債將停止交易和轉股。泰晶轉債贖回登記日尚待公告,投資者需及時操作。

此前在3月20日晚間,上交所公告稱,將可轉債交易情況納入重點監控,對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投資者交易決策的異常交易行爲及時實施自律監管。

這類風險必須重視

除價差損失、強贖條款,往後可轉債投資者或許不得不關注另一種風險——違約。

到目前爲止,國內債券市場還從未有可轉債違約的記錄,但有人擔心,轉債零違約紀錄可能會將被一隻民企轉債給打破——輝豐轉債。

4月29日,輝豐股份連發多份公告,分別提示公司股票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可轉債可能被暫停上市。

來源:公司公告

第一則公告指出,輝豐股份因連續兩年虧損,目前股票已被*ST,若2020年繼續虧損,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2021年繼續虧損,則股票面臨終止上市的風險。

第二則公告指出,因連續兩年虧損,輝豐轉債可能被暫停上市。此外,輝豐轉債已進入最後兩個計息年度,按募集說明書約定的有條件回售條款,如果這期間公司股價在任何連續3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轉股價的70%時,投資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全部或部分回售給發行人。

輝豐轉債已自4月29日起停牌,深交所將在15個交易日內決定是否暫停該券上市。而公司股價從4月21日起,已連續9個交易日低於轉股價70%。(當前轉股價爲7.71元,回售條款觸發價位5.4元,而*ST輝豐6日收盤價僅2.12元)

換句話說,如今輝豐轉債頭上懸着兩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短期看,如果股價持續低迷,觸發回售條款,則可能存在回售風險。業內人士稱,按目前公司股價和基本面情況,投資人大概率會選擇回售,這將導致發行人面臨巨大的償債風險。

按前述公告,輝豐轉債發行於2016年,規模8.45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仍有8.44億元在交易,未轉股比例高達99.92%。加上回售溢價(按103元回售),全部被投資者贖回的話,大約需要償付8.7億元,將帶來巨大的即期償債壓力。公司一季報顯示,公司尚持有18.57億元流動資產,但絕大部分是存貨,貨幣資金僅3.22億元。

來源:Wind

長期看,如果公司經營未能出現起色,繼續虧損,則公司股票可能面臨在2021年退市的風險,從而導致轉債價值大幅縮水。

轉債或暫停上市、股票低迷、發行人連續虧損,這些都是輝豐轉債持有人面臨的現實風險。特別是,回售風險似乎越來越大。

若輝豐轉債不能扛過回售考驗,發生違約,則有可能創造歷史,成爲國內第一隻違約的可轉債。

總之,在轉債標的越來越多、發行人資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提示投資人也要關注轉債違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