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年龄较大发现的弱视、戴镜治疗后矫正视力陷入瓶颈不再进步的、遮盖配合较差的儿童、中高度远视引起的弱视以及弱视治疗中后期需要重建双眼视功能等,引入视觉训练会更有效果。其次,视觉训练在弱视的治疗中需要谨慎进行。

我在门诊接诊弱视小患者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问:

“我的孩子除了戴眼镜遮盖外,还要做什么?”

“我看别家的小孩在练习穿珠子,我们家的需要吗?”

“弱视训练仪到底有没有用啊?”

“市面上很多视觉训练机构靠谱吗?可以去吗?”

的确,当我们在网上搜“弱视训练”后,会跳出来密密麻麻一大堆相关产品、软件、机构等的信息,这让很多家长无所适从。

图 | 来源网络

那么,弱视训练到底是科学的治疗方法还是一种歪门邪道呢?

其实严格来说,临床上并没有“弱视训练”这个专有概念,但的确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名词:视觉训练(Vision therapy)、感知学习训练(Perceptual learning)以及双眼视训练(Binocular therapy)。而这些训练,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为了方便各位小伙伴们理解,杨医生就把它们简单的统称为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的概念最早是由一个叫Louis Émile Javal 的法国眼科医生在19世纪提出来的,同时他也是最早的角膜曲率计发明者之一(另外一个是他的学生 Hjalmar August Schiøtz )。

图 | 来源于Wikipeida

最早的视觉训练被叫做“正位视训练”,是作为一种非手术方式专门用来治疗那些病情较轻、斜视角度较小的斜视患者的。(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大部分斜视还是需要靠手术治疗的)。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有许多医学大咖们加入进来,其中不但有眼科医生,还有脑外科医生甚至心理学医生。

而视觉训练也被扩展到一种从眼睛到大脑皮层乃至我们的认知形态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训练模式,简单的说训练的不单单是眼睛,更重要的是大脑视觉中枢!

图 | 来源网络,淡蓝色部分就是我们大脑负责视觉的区域

其功能也逐渐扩展,包括单双眼矫正视力、调节力、对比敏感度等的提升、双眼三级视功能的恢复训练、眼球运动追随的练习、以及手眼协调力的训练。

在欧美国家,视觉训练运用比较广泛,比如在弱视、斜视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双眼视功能异常、以及一些因视功能原因引起的阅读障碍等都有运用。

图 | 来源网络

所以简单通俗的说,弱视训练就是用来治疗弱视的视觉训练,也是确有其事,并不是什么江湖骗术,所以各位家长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那么弱视的孩子到底要不要进行视觉训练呢?针对这个,的确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弱视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遮盖和戴镜,只要孩子认真做到这两点,弱视眼的矫正视力几乎都能达到正常水平。而一般寻常的近距离用眼训练,对视力的提高并没有特别好的增益效果。

因此他们认为,与其让小朋友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训练,还不如出去野~~~。

而美国医学协会2017年的临床指南中也提到尽管视觉训练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是,治疗弱视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戴镜和遮盖,没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明视觉训练可以代替传统戴镜和遮盖治疗。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弱视治愈的定义不能够仅停留在矫正视力正常上,同时还要争取提升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运动侦测灵敏度(sensitivity of motion detection,)以及尽量恢复双眼三级视功能。

不了解对比敏感度概念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下面这张图,从上到下,字母的对比度依次降低,你能分辨对比度越低的字母,说明你的对比敏感度越好。

大量新研究表明,虽然对最终的矫正视力恢复程度而言,传统的单纯戴镜遮盖和戴镜遮盖联合弱视训练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对于矫正视力较差的中重度弱视以及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视觉训练能够明显加快恢复速度。

同时,也有学者发现进行视觉训练能够更好的提升对比敏感度以及双眼视功能,并可以有效减少弱视的复发概率。

近期大量关于视觉训练用于弱视治疗的文献,杨医生搜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视觉训练的原理是什么呢?

简单的说,假设我们的双眼是两个战士,正常情况下,能互相协调平衡配合作战,并且和大脑视觉中枢这个指挥官紧密联系。

但是对于弱视的人,大脑会偏向于用好的眼睛或者弱视程度较轻的眼睛去看东西,这样的结果就是强的战士越来越强,弱的战士永远无法上场杀敌。而同时,强的战士还要“嫌弃”队友,让指挥官不再启用弱的战士。

而这个强者嫌弃弱者的现象,在临床上就叫抑制!也就是好眼压抑弱视眼,使视觉中枢接受和融合弱视眼信号受阻。其实“双眼抑制过程,它不仅仅发生于弱视患者同时存在于健康人,只是健康人双眼交替抑制,并且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平衡点。当这个平衡点被打破,一只眼睛出现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弱视也就随之产生。”(此段原文出自 刘帅,刘红 抑制在弱视研究中的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2016年4月第52卷第4期)

而视觉训练的原理其实就是:

1.在遮盖好眼的同时,全方面的强化训练弱眼,使其视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

2. 采用双眼分视的训练方法,先人为的削弱好眼,再双眼协调训练。也就类似于让厉害的战士拿木剑,给战力弱的战士做陪练。

这样,使之前的弱者即弱视眼,不但在战力上能够提升,同时也减少队友好眼的“嫌弃”和“鄙视”(抑制),并得到大脑指挥部的认可,最终使互相之间建立新的平衡。

下图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双眼分视训练模块,弱视患者戴红绿或偏光镜,使双眼看到的图像不同。医生会人为的调暗好眼看的图像的对比度,从而减少好眼的抑制。随着弱视眼的进步,医生再慢慢调亮好眼看到的图像的对比度,增加训练难度。

图 | 来源Kelly KR

Improved Binocular Outcomes Following Binocular Treatment for Childhood Ambl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8 Mar 1;59(3):1221-1228

所以,简单说,视觉训练类似于我们健身房的私教,可以帮你撸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是不是所有的弱视儿童都提倡做视觉训练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

图 | 来源网络

首先,目前所有的临床研究证明弱视治疗的关键仍然是戴镜和遮盖,视觉训练并没有能够取代前者的作用。所以,一切号称不戴眼镜光靠视觉训练就能治好弱视的机构都是耍流氓,万万不可上当!

其次,视觉训练在弱视的治疗中需要谨慎进行。比如高度近视引起的弱视,如果盲目的给予大强度的视觉训练,有可能会增加其近视进展的速度。而斜视引起的弱视,过早的在眼位调正前盲目进入双眼视训练,会有引起异常视网膜对应的风险。

对于年龄较大发现的弱视、戴镜治疗后矫正视力陷入瓶颈不再进步的、遮盖配合较差的儿童、中高度远视引起的弱视以及弱视治疗中后期需要重建双眼视功能等,引入视觉训练会更有效果。此外,目前也有研究发现,针对之前一直被认为无药可救的成人弱视,视觉训练在提升视力、对比敏感度甚至双眼视功能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这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干货来证明。

最后,杨医生个人认为,弱视由于其病因、年龄、程度的不同,在治疗上也会有差异,是否进行视觉训练、什么时候加上视觉训练、视觉训练的方案如何制定,都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弱视的视觉训练方案的制定,必须要在专业的有相关资质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才行!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扫码关注杨医生的公众号,敬请期待更多科普~~~~~

作者介绍

杨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医生 擅长小儿屈光不正、斜弱视的诊治、视觉训练以及近视防控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励志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为广大孩子们的家长科普专业的眼科知识,共同关爱儿童及青少年的眼健康。

来源 | 眼科医生杨羿(ID:OphthalmologistYang)

图片绘制 | 董冰艺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