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两架中国B-10轰炸机抵达日本之后,投下的既不是高爆弹,也不是燃烧弹,而是由郭沫若等人进行筛选集合后制定的纸片传单。正因如此,中国空军才考虑直接携带纸片炸弹而非实弹,毕竟500公斤实在是太少了,也就和2枚500磅的航弹差不多,就算使用实弹,效果也确实是微乎其微,一不小心扔到山沟里爆炸了,谁都没有发现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至少换成纸片到处撒还可以被日本发现。

利刃/纵横论
二战期间的日本对亚洲国家造成了深重的伤害,由于国力上的差距,战场在战争初期从来没有烧到过日本的本土,一直到1944年之后美国军队的攻势才逐渐逼近日本本土。提到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受轰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1942年的"杜立特轰炸",然而实际上,第一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的不是美国,而是当年的中国。

1938年的5月19日,中国空军两架B-10轰炸机在中国空军第十四大队司令的带领下,借着夜幕冲向日本本土,并成功地抵达日本上空,随后安然无恙地返回中国基地。因为这一次事件,日本军方对国内保证的"没有一架飞机能够跑到日本领空"的说法化为泡影,多名日本空军指挥官被解职。但是,后人普遍记得的,还是美军由杜立特带领下进行的首次轰炸,中国的轰炸行动的光芒几乎被完全掩盖。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去美国方面的宣传力量比较大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方面进行的轰炸是史无前例的"纸片轰炸"。当时两架中国B-10轰炸机抵达日本之后,投下的既不是高爆弹,也不是燃烧弹,而是由郭沫若等人进行筛选集合后制定的纸片传单。而这份传单上最为后人所知的就是一句话,"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逊,则百万传单将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显然,纸片炸弹虽然可以作为舆论攻势的一部分影响对手军心,但是在日本进展顺利的1938年,这样的行动基本可以认为不能对日本造成任何的损失。那么,为何中国空军不用实弹轰炸日本,非要选择纸片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国民党内部部分人认为炸弹的效果不持久,两架飞机不能造成什么影响,换成纸片反而可以造成更加持久的效果。这次轰炸,洒下的纸片总数有100万张,看起来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当然,这种说法在军队人员看来还是很荒谬的,无论如何实弹才是最有效的东西,没有破坏效果谈何轰炸呢?那么这里就涉及第二个,也是真正的主要原因了,那就是中国空军没有那么好的轰炸机来对日本进行轰炸。

上文所提到的B-10轰炸机,在刚刚出现的年头还算得上一款不错的轰炸机,但到了1938年就已经不算什么了。最致命的问题是,B-10不足以支撑中国出发,对日本进行轰炸并成功返回的能力。B-10的理论数据,是飞行航程2200公里,最大载弹量1000公斤出头。从中国到日本再飞回来,B-10就不能携带那么多弹药。当时出发的两架B-10轰炸机都携带了700公斤的额外燃料,这就很大地挤占了能够携带的弹药量。两架轰炸机加在一块,也就只能携带500公斤的携弹量。正因如此,中国空军才考虑直接携带纸片炸弹而非实弹,毕竟500公斤实在是太少了,也就和2枚500磅的航弹差不多,就算使用实弹,效果也确实是微乎其微,一不小心扔到山沟里爆炸了,谁都没有发现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至少换成纸片到处撒还可以被日本发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