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時,清政府閉關自守,腐朽沒落,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851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即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鄙視清朝衣冠,剪去辮子,留滿額髮。他們寧願穿着戲班的服裝出外行軍打仗,而將清朝官服“隨處拋棄”、“往來踐踏”,表明與清廷劃清界限。
現在的很多作品對於太平天國戰士的形象描述,幾乎都是頭上裹着紅毛巾的農民模樣,穿着印有“太平天國”字樣的衣服,然後,手裏拿着大刀或者長矛。先不說這些頭巾、衣服是不是真的符合太平天國戰士的打扮,單單這個武器,就沒有將他們的情況完全的表達清楚。
因爲,太平軍戰士的武器可不止大刀長矛那麼簡單,其實,他們還有很多的火器裝備。
其實,在最開始的金田起義,太平軍就擁有了不少火器。
咸豐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清政府軍隊攻入新墟後,收繳了太平軍的武器裝備,發現光火炮就有十三門,還是自己鑄造的,上面有“太平左右軍”的刻字。而且,太平軍的裝備不止是火炮,還有其它火器。清軍從抓獲的李進富口中得知,駐守在紫荊山的戰士,每個人都帶着一個布口袋,裏面裝着大量的火藥。
其實,1855年的《行軍總要》中,就對太平軍的作戰要求進行了規定:太平軍最小的作戰單位是25個人,他們需要配置2支抬槍和5支鳥槍,抬槍需要兩個人配合進行操作。由此,可以知道太平軍裏火器和刀矛的比例大約是9:16。如果考慮到太平軍中不會讓新兵上陣作戰的情況,這個比例還會更高。
負責抵抗太平軍的湘軍,他們的裝備會好一些:湘軍每營分爲四個哨,每一哨分爲八隊,四隊拿大刀長矛,兩隊拿抬槍,兩隊拿鳥槍。所以,他們軍中火器與刀矛比例是1:1,且太平軍對火炮非常珍惜。1852年,他們在嶽州無意得到當年吳三桂的火炮便激動的不得了,畢竟這些對他們來說太稀少了。
此外,太平軍在洋槍方面的使用,並不比清政府落後。
1855年,太平軍在湖口作戰,他們的先鋒隊便在汪海洋的帶領下,使用洋槍突襲清軍。1858年,在繁昌的戰爭,太平軍劉官芳一隊就已經開始在大量使用洋槍。後來,太平軍的洋槍越來越多,連蘇州城內的太平軍幾乎都配置了洋槍。
清軍習慣將冷兵器和熱兵器分開配置,隊伍內使用同一種火器裝備,而太平軍從基層開始就實現了冷熱兵器混編,同一隊伍內可以見到多種不同的兵器。冷熱兵器一起配置到同一支隊伍,可以讓士兵們都接觸到火器,學習使用火槍的技術,這樣有利於軍隊擴建。
但是,那時候的火槍不僅用起來不順手,連發射速度都很慢。由於這種情況,組建大隊伍進行分組射擊,可以有效減少停頓時間,對敵軍形成有大規模的火力打擊。這樣,清軍的編制方式比太平軍的編制方式更加有限。後來,太平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學習清軍將所有火器集中利用。
比如:陳炳文和鄧光明的部隊,洋槍數量分別達到了七千支和四千支。1862年,李秀成在雨花臺戰役中率領十幾萬太平軍戰士強攻湘軍,打得湘軍節節敗退,這多虧了從各地蒐集來的幾萬支洋槍和幾百門火炮。雖然情況如此,但太平軍還是經常在火器方面喫虧,那麼,這又是爲何呢?
太平軍一直受到政府軍的封鎖,他們能夠獲得的火器十分有限,使用的火器一般是通過民間蒐集和敵軍繳獲,當然,還有部分是自己製造的。可是,這些火器規格不一、參次不齊,作戰能力無法跟政府軍的火器相比。政府軍的火器都是統一購置,規格一致且質量穩定。
並且,在火炮方面,政府軍統一製作了統一規格口徑的大炮,而太平軍的火炮卻是到處蒐集而來,戰場上的可替代性很差,無法與政府軍的裝備相匹敵。1860年,英國船長吳士禮曾見識過太平軍的洋槍,認爲他們的兵器質量非常不好,甚至,會給使用者帶來麻煩。
太平軍和政府軍使用的火藥均是黑火藥,把硝、硫、木炭按照1:2:3的比例進行配製,製作而成。當然,不同用途的火藥,使用不同的配比;如果要製作成炸藥,則極具爆炸力的硝比重需要適當增加;如果要製作發射彈,則硝需要適當減配,以免影響打擊效果。
在《復生錄》中,記載了太平軍使用火藥的情況。
在太平軍的火藥中,硫磺的配比較低導致射程不足,這樣的火藥射程、穿透力均無法得到保證。早期,吉文元跟敵軍比槍法,雙方几乎同時開槍,對方卻早早擊中了吉文元。後期,政府軍更是依靠他們火藥的射程優勢來壓制太平軍,他們可以在安全的位置開火,精準到將太平軍的火力點及防禦站摧毀掉。
此外,造成太平軍與政府軍明顯差異的原因,應該在火藥的三種成分中。木炭可以自己通過燒製木頭獲得,硝石可以通過煮沸磚土提煉而成,唯獨這個硫磺太平軍沒有辦法弄到,只能去購買。可是,太平軍到處被政府軍圍堵,無法獲得購買硫磺的渠道。無奈,太平軍只能在火藥中減少硫磺的配比,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火藥射程不行,無法有效打擊對手。
火器的比拼靠的是彈藥的補給,在這方面太平軍與政府軍的差距更大。太平軍曾經因爲沒有彈藥的供給,只能將銅錢、蘿蔔之類當作彈藥發射出去。但清軍則不同,他們會有專門的部門統一調配彈藥,保證戰爭的需求。此外,太平軍負責支援的典官只會供給自己的隊伍,並不會考慮友軍的情況。1860年,太平軍的兩支部隊參加金壇戰役,他們的後勤就互不往來,只供應自己部隊的彈藥。
這樣的結果,不僅讓彈藥沒有得到合理使用,還不能在戰場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太平軍在早期,因爲奸細利用火器搞破壞,所以,一直習慣用冷兵器,只有老兵纔可以使用火器。而且,太平軍內部懂得火器的人很少,一些抬槍兵因爲訓練不夠,在發射槍彈時,居然會跳開用手堵住自己的耳朵。這明顯失職的情況,在太平軍內屢見不鮮。
後期,太平軍虛心學習,在使用洋槍方面有了明顯進步,能夠精準將油燈打滅。但可惜,他們的進步卻始終比不上政府軍。雖然,他們已經在跟西方學習陣法及作戰策略,但是,太平軍卻依然沒有趕上政府軍。後來,太平軍確實進入了火器時代,他們積極蒐集火器進行軍事防禦。
因爲,太平軍對火器比較重視,以至於太平軍將領侯裕田,爲了能跟洋人討要幾桿洋槍,居然願意給英國軍艦艦長寫信。由此可見,太平軍對火器的需求程度。
參考資料:
【《陔餘叢考·火炮火槍》、《太平天國史》、《行軍總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