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影評人的“戲夢人生”

“同場加映”創始人陳錦莊。受訪者供圖

一個影評人的“戲夢人生”

“同場加映”聯合東莞理工學院舉辦《天才槍手》觀影會。受訪者供圖

一個影評人的“戲夢人生”

陳錦莊在《英雄本色2018》首映會後臺採訪王大陸。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

文:張曉敏 萬佩珊

從本期開始,《文化週末》的“聽見”欄目將啓動“造星計劃”,推出“東莞文化大V”系列。此後,我們會去到東莞的各個鎮區,發掘更多東莞本土的大V勵志故事,希望通過文字影響更多的年輕人“走出來”。今天是“第一棒”:“聽見陳錦莊”。期待陳錦莊帶領我們一起去聽見更多的聲音。

講述人:陳錦莊

人物名片:獨立影評人、微博電影類大V、公衆號“同場加映”創始人、莞城影視促進會祕書長。

一個從小習畫,大學專業是漢語言文學的東莞女生是怎樣成爲一個影評人的?陳錦莊說,“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2017年11月13日,陳錦莊接受迪士尼影業的邀請,前往他們上海總部提前觀看了電影《尋夢環遊記》,並在當晚寫下了影評《生活內外,記住所愛的人永遠都很重要》。她說她從未想到這篇並不算特別的影評,在微博上發佈後得到了“迪士尼影業”官方微博轉發,至今在新浪微博上的閱讀量18萬+。在這個流量代表一切的年代,“陳錦莊”的微博迎來了第一次的快速漲粉。如今,“陳錦莊”的微博粉絲數量已經高達84萬+,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繼續往上攀升,百萬粉絲指日可待。

微博之外,陳錦莊還喜歡活躍於“知乎”“豆瓣”“時光網”等專業網站,以影評人的身份爲各類影片發聲。早在2016年9月,陳錦莊開始創立電影新媒體“同場加映”,以“喜歡看電影的人,總不會就此離座”的口號,將事業版圖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推動着東莞電影文化的發展。

今年初,陳錦莊再給自己增加了一個身份:莞城影視促進會的祕書長。她說,她現在更希望成爲一個影響者。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希望用自己大V的身份號召更多的年輕人“走出來”,一起爲東莞影視文化“出力做事”。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爲大V”

陳錦莊說,踏上電影影評這條路是個“意外”。2013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陳錦莊選擇到政府文化部門工作。在她看來,當時的工作並不是理想狀態,但幾年下來的文化教育基層工作讓她有了更多“接地氣”的體驗,這可能也是她後來創業非常偏重線下活動的緣由。“當時做導演的好朋友建議我寫影評,”陳錦莊說,“他說不要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權當練筆也行,作爲自己的情緒抒發渠道也可以。”就這樣,陳錦莊在時光網上註冊了賬號,一個月至少寫一篇影評,直到現在。

時勢造英雄。在陳錦莊剛開始寫影評的那幾年,正好碰上中國電影發展迅速的時期,電影票房一路高漲,貓眼電影、淘票票、新浪微博等相繼推出“影評欄目”,“草根階級”開始擁有話語權,140個字表達自我觀點,也讓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年輕人憑此出名,屬於那個年代的造星計劃開始了。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爲大V。”陳錦莊說,“有時候人生就是這麼奇妙,一切還是‘意外’。”如果說,《尋夢環遊記》是“偶然的意外”,那麼接下來的兩次“漲粉事件”便屬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18年大年初一,電影《紅海行動》上映,陳錦莊寫了一篇軍事普及類影評,獲導演林超賢點贊,微博粉絲數短期上漲數十萬。今年年初,陳錦莊以《這次,韓寒拍了自己的一半人生》爲題寫下了電影《飛馳人生》的影評,韓寒及電影團隊轉發了文章。“我很喜歡韓寒,所以比較瞭解他,這篇影評得到很多韓寒粉絲的認同和支持。”經過幾次漲粉,陳錦莊和她的“同場加映”闖進了衆人的視野。

收起“《紅樓夢》情結”和“小文藝”

成名可以靠運氣,但創業需要腳踏實地。陳錦莊是一個看《紅樓夢》會哭的人,同理心特別強。《紅樓夢》裏有首《終身誤》,講的是寶玉與寶釵結婚後仍對黛玉念念不忘。《終身誤》的最後一句爲“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陳錦莊感嘆道:“這麼複雜的感情,曹雪芹用‘意難平’3個字就精準概括了。”說到這裏,陳錦莊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故事情緒中。

“其實我以前就是一名特別典型的文藝女青年。”陳錦莊說,“那時候我有時間就會去旅遊、會看書、會畫畫。”工作室成立以後,陳錦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起“《紅樓夢》情結”和她的“小文藝”。她說,“作爲一個創業者,我需要理性地去思考每一個決定,而非感情用事。”

“同場加映”成立後,除了分享最新最熱的電影影評外,陳錦莊和她的團隊還會定期舉辦線下觀影會。據瞭解,“同場加映”線下觀影會已經舉辦了超過200場。“我印象最深的一場觀影會是黃進導演的電影《一念無明》。”陳錦莊回憶道,“這是當年拿了香港金像獎的電影,講述患有躁鬱症的病人在社會上飽受負面標籤,還講了很多社會的現象、親密關係間的溝通、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場觀影會很多觀衆分享了自己感同身受的故事。這也是我們舉辦觀影會的最大意義,面對面去分享與聆聽每個人關於電影不同的故事。”

如今的陳錦莊,已經將影評任務化。她說,“現在每個月至少需要看10部最新最熱的電影,然後寫影評。”僅僅在2月春節期間,“同場加映”便發佈了《飛馳人生》《小豬佩奇過大年》《流浪地球》《新喜劇之王》《熊出沒·變形記》《情聖2》《過春天》《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等多篇長篇影評,短評就更不計其數了。

“最初寫影評時,我一般都會寫經典電影和文藝片,如今開始重視商業電影。”作爲電影媒體的創始人,陳錦莊有着她的無奈,“我不再只執着於自己的喜好,會更理性看待工作,認真聽取意見,關注不同種類的電影。”

“希望帶給東莞年輕人更多力量”

“我以前覺得寫作是沒辦法餬口的,直到我看到了韓寒的成功。”提及偶像,陳錦莊迅速切換到粉絲模式,她興奮地說:“我可以認真地說,我是看着韓寒長大的。從學生到作家到賽車手到創業者,再成爲一名導演,他一直是我的動力和榜樣。”偶像韓寒的成功給了陳錦莊極大的鼓舞,她看到的不僅是一個電影跨界者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她見證了一個學生成爲大衆偶像的成功。

在陳錦莊看來,選擇韓寒作爲偶像,也有着她非常理性的想法:“首先,我覺得韓寒跟我年紀相距不多、喜好相仿,他讓我覺得並不遙遠。其次,偶像的力量也是我堅持的動力,我要努力靠近這個目標”。

今年,陳錦莊正慢慢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她開始利用“網紅”的身份號召更多的新人“走出來”,加入到東莞的影視行業中。同時,陳錦莊和她的“同場加映”也開始將觀影會從電影院開到了各個校園裏,她希望用自身的故事帶給年輕人更多力量。陳錦莊說,“如今經常會跟學生分享我的正能量,會拿自己舉例,我和大家都出生在同一年代,我能做到大家都應該有信心做到。”

最後,陳錦莊還跟筆者提到,今年的目標是舉辦一個屬於東莞的電影節,她形容這是一個造星計劃。她說:“有才華的人是應該要被看見,爲什麼要被看到?因爲‘被看到’之後會受到更多的關注,能夠拿到更多的資源,再繼續影響下一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我希望自己能夠爲這些有才的年輕人創造‘被看到’的機會。”

■陳錦莊說

要爲東莞的影視業做點事

陳錦莊說,她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東莞的影視業有新人出來了,至於原因她也不清楚。只是覺得自己應該要爲東莞的影視行業做點事。是的,在這個網絡時代,也許只有成爲“網紅”才能擁有更多的說話權,進而更深遠地影響下一代年輕人。陳錦莊說,希望通過她的故事能夠帶給更多年輕人榜樣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