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援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发现羌军在防御上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把军营安置在山岭上,却忽视了对水源与水草的控制。诸葛亮当初派马谡来镇守街亭,他曾多次告诉过马谡街亭对蜀汉来说相当重要,就好比是蜀汉军事上的屏障,不能麻痹大意,马谡说自己熟读兵书自有分寸,一个小小的街亭根本就不用放在眼里,他甚至还觉得诸葛亮太啰嗦,诸葛亮交代完一切之后还是不放心,最后判了军师王平从旁边督促马谡。


诸葛亮当初派马谡来镇守街亭,他曾多次告诉过马谡街亭对蜀汉来说相当重要,就好比是蜀汉军事上的屏障,不能麻痹大意,马谡说自己熟读兵书自有分寸,一个小小的街亭根本就不用放在眼里,他甚至还觉得诸葛亮太啰嗦,诸葛亮交代完一切之后还是不放心,最后判了军师王平从旁边督促马谡。

街亭之战我们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街亭的地形问题,当时的街亭是一条谷口,平均宽度在1里~3里左右,整个战场大约可以容纳1万人左右厮杀,也就是每方各派5000人,这也是诸葛亮派给马谡的兵力数量。魏军虽然有10万,却也只能派5000人入谷参战。这使得蜀军守军虽然不多,但是魏军却也占不到兵力的便宜。


在平定武都羌乱时,羌军占据山岭制高点,重兵防守,马援兵团从下往上仰攻,十分吃力。马援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发现羌军在防御上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把军营安置在山岭上,却忽视了对水源与水草的控制。发现这个弱点后,马援牢牢控制住水源,对羌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羌人缺水,牲畜缺草,几次突击都没有效果,军心大乱,士气动摇,最后全线崩溃。


所以,关于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选择在山上扎营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自身过于自信,自认为自己熟读兵书,又急于立功,而不会因地制宜的做调整,纸上谈兵,同时又轻敌所导致的,这些道理看似合理,但其实并不高明,反而是他的误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