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有句名言:“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將是一個牢記歷史的民族”。觀今鑑古,民族的每一場大難都是文藝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藏,而一個民族,如何面對苦難書寫苦難反思苦難,則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格局和命運。電影作品也如此,比如二戰之於猶太人,有斯皮爾伯格傳世之作《辛德勒的名單》,“文革”之於中國人,有張藝謀的《活着》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中華民族史本來就是一幅幅苦難編織而成的,且不說那些多災多難的年代,中國電影對歷史的敘述和反思要麼缺席要麼不痛不癢,即便就是如今和平盛世,那一次次極其重要、刻骨銘心的事件上,當代中國電影也是長年的“存在性缺席”的狀態,這固然有審查體制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電影人選擇性地遺忘,無心瞭解苦痛,浮華與喧囂堆滿了屏幕,歷史記憶心中淡漠……所以從院線體制改革以來,中國電影雖然很多商業大片,但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作品卻乏善可陳。

看完《我不是藥神》,朋友圈我留言:“哭成狗了,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電影體制改革後最好的一部片子,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對死亡的苦笑。”甯浩、徐崢帶着新導演文牧野,幹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一箇中年危機的性保健藥店老闆,爲私利而走私印度廉價白血病特效藥並且發家致富,結局是難逃法網,但中間的幾次人物性格轉變讓人唏噓,影片真正聚焦的是中國人幾十年來都不曾解決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影片開局十分鐘,徐崢就把已經走進人生困境的中年油膩+失敗男演活了,父親病危、前妻奪子、店鋪荒涼……家徒四壁妻離子散時的破罐破摔,欺軟怕硬被小舅子教訓時慫樣,孝順父親和身爲人父的無助和慈愛,多樣、矛盾,精彩異常,徐崢演此類角色真的絕了,放眼國內也就黃渤能比拼一下了。本片難能可貴的是不止徐崢發揮出色,其它演員一個都不掉隊,爲了掙錢給女兒治病不得不放下自尊委身風塵的譚卓、患重病盼求生唯唯諾諾卻風骨清奇仍落了個無助自盡的王傳君、有點畏縮也敢於挑戰混球的知識分子牧師楊新鳴,沉默暴力但重情重義的黃毛小弟章宇,此外外冷內熱愛憎分明的警察週一圍、大發病人財的假藥販子王硯輝、道貌岸然的正版藥商代表李乃文,甚至說只有一點點戲份的王佳佳、龔蓓苾,都不錯。

情與法的困境,《我不是藥神》雖然沒有一直強調,但無論影片中的人物還是電影院的觀衆,都一直揪着心想着,這是本片最打動人心的部分,而徐崢扮演的程勇從流裏流氣的市井之徒轉變到一直考慮病人利益的過程,形象具有說服性並且能感人肺腑,創作者和表演者把這個角色從始至終都考慮成謹小慎微地考慮自身利益的普通人,這個太牛逼了,太真實了,尤其是王傳君、章宇兩人的喪命,給了這個角色一層又一層的轉變,歎爲觀止。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最後,說幾處影片動人細節:徐崢撒錢讓男領班跳鋼管舞時譚卓的細節表情,放下自尊委身風塵的不甘心;徐崢的幾處眼神,被小舅子砸、火鍋告別戰友、印度調侃胖子、用車攔截警察等,太多;黃毛看到警察,飛速而回趕着搶車;王硯輝警局不鬆口的反質問;王傳君臨死前笑着看妻女的最後一眼……尼瑪,太多了,處處是細節,本片真是細節決定成敗了!

我們常唸叨中國電影當年多麼牛逼,有《活着》有《霸王別姬》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常常羨慕我們的隔壁總是拍改變國家的電影,現如今,我告訴你,壞猴子計劃要是再出幾部《我不是藥神》這樣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電影,這將不僅是我們電影進步的標誌,也是國家進步和社會文明的標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