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画不便宜,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便宜是否就代表着他的作品幅幅是精品呢,那肯定不见得,不管是谁,一定是有失败的和不尽如人意的作品。齐白石一生至少留有近两万幅画作,其中真正能堪称精品的可能也就只有极少一部分。而有一幅齐白石的画,明明画得是极差甚至可以说是胡涂乱画,而且题跋落款还有错别字,如果盖住齐白石的款识,可以说人人都会说差,但是通过专家的一番解读和一个故事的包装,却能让这幅明明并不怎样的画达到千万价值狂受追捧,实在是太厉害了。

齐白石老人

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暂且不论齐白石这样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但凡是名人,无论他写写画画的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被炒作成价值不菲的收藏品,比如说马云先生,他写几个比儿童体还差的蚯蚓一样的字出来,也能当成是书法卖价百万,还有不少专家现身说法解读出各种内涵,让一幅本来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涂鸦瞬间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馍馍。那么对于齐白石这种本身就是艺术大家的人来说,对他的作品进行抬高价值的专业解读自然就更为容易了。

齐白石作品

而艺术品市场和炒作者,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专家,这有这样的专家存在,才能将本来不能卖出高价的东西,反而变成奇货可居的稀缺品。所以自古以来,一张口吐莲花的三寸不烂之舌可抵千军万马绝对不是虚言,放到今天,就是巧舌如簧价值连城。上面这幅齐白石的葫芦图,是齐白石过世之前最后的几幅作品之一,可以明显看出这幅作品的笔墨力度疲软拖拉,较之齐白石其他的葫芦图来说,这幅作品应该来说至少称不上精品,如果盖住题跋款识,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认为此画又多么的好。

葫芦图局部

而且作品中还出现了错别字,九十八岁的“岁”字写错了,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地方。但是,就是这幅不能称之为佳作的葫芦图,却在齐白石众多的葫芦图中成为了最贵的一幅,在2010年嘉德秋拍上这幅画拍出了2240万,成为了齐白石所有葫芦图中最贵的一幅之一。这幅画之所以能够拍出如此成绩,主要功劳还是源自各种专家的功劳,在此作上拍之前,就有大量关于此作背后各种版本的故事开始流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这幅画是齐白石的最后一幅画,画完不久就去世了,所以这幅画就有了一个非凡的意义,有了这个意义,画好不好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齐白石作品

第二点,就是说这幅画画得非常绝妙,尽管画这幅画的时候齐白石已经是快神志不清了,在朦朦胧胧中凭着潜意识在画,所以画出来一个黑颜色的葫芦,黄颜色的葫芦中间还穿孔了,藤蔓也是差点儿就画成了葫芦模样来,写字的时候岁字也忘记了具体的笔画就写成了错别字,但是正因为齐白石是神志不清的混沌意识下作画,反而成就了最顶级的自然而然的笔墨,因此堪称蕴含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在内,是齐白石真正达到了自在自为的天人合一境界创造出来的绝世精品之作。但是,这幅画到底是不是齐白石的绝笔很难说,因为齐白石的儿子齐良迟曾经明确地说过绝笔之作是《风中牡丹》,难道专家比齐白石的儿子还清楚?第二个解读那就是专家的强项了,要普通人说,这哪怕真的是齐白石绝笔,意义的确是有,但是本质上就是一个已经画不好画的糊涂老人勉强画出来的,完全比不上之前他其他任何一幅葫芦图好。上图(图四)这幅葫芦草虫图显然精彩多了,但同样在2010年杭州翰承拍卖只拍出了20万出头的价格,因为这幅画背后没有故事,也没有专家精彩的解读。

齐白石作品

而上图这幅齐白石自题八十九岁的葫芦图(图五)显然算是齐白石晚年的力作之一了,同样是在2010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中也仅仅只是拍出了61万余元的价格,同样也是因为没有人对这幅作品去进行故事的包装和巧舌如簧的各种解读。

齐白石作品

而上面这幅蜻蜓葫芦图(图六)也是在2010年上拍,北京保利的秋拍以16万的起拍价最终以134万余元价格拍出,这幅价格能超百万也是因为这幅作品稍微能讲出一点故事来,画作的旁边有赵少昂八十三岁时题写的边跋,而赵少昂也是比较著名的书画家。但这幅蜻蜓葫芦图也的确非常精彩,至少是要远远好过那幅两千多万的葫芦图,但很显然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容易传播,自然也没有专家尽力费事去过多的解读了,因为这本身就是精品大家都看得出来,而那幅两千多万的画,如果专家不解读,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垃圾,而专家的价值,正是将凭着能把死得说活化腐朽为神奇的解读能力让本来不值钱的东西变成人人哄抢的至尊宝贝。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幅两千多万的葫芦图,毕竟还是齐白石的手迹,也的确可以看出他作画时状态不佳,但罔故事实刻意说成是其绝笔再对失败的笔墨刻意抬高极尽吹捧,显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价值是有,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故事和目的性非常强的过誉解读,显然是不可能达到两千万的价值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