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七助"圆梦"行动⑮】夏启锐:困难面前越挫越勇

就读理想的大学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却总有一些学子在触手可及的梦想面前无能为力,由十堰市新天阳光贸易有限公司冠名,团市委、十堰晚报·秦楚网和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十七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已启动,即日起本报推出“我想上大学”系列报道,向您讲述他们的辛酸与梦想、无奈与执著。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来吧,让我们拉起手,为了爱,为了梦想,一起努力。

通过暑期打工,夏启锐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学生档案:夏启锐,19岁,郧阳中学毕业,高考文科575分,已被湖北经济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录取。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徐正国 张贞林报道:或许是经历的磨难较多,夏启锐比很多同龄的学生要沉稳一些。而眼下,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常常生病的父母、面对经济拮据的家庭,他心里难免有些忧虑。高考结束后,他跟父亲一起在装修工地上打短工,只想开学前多挣点生活费。

实地踏访 苦涩的记忆是他成长的动力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热浪依旧袭人。听说记者要到他老家去看看,夏启锐爽快地答应了:“行,我给你们带路。”

采访车行至郧西县观音镇佛洞村村口,夏启锐提醒司机:“再走三四里就到了,路很窄,旁边是深沟,一定要开慢点。”

下车后,夏启锐领着记者来到半山腰处他的家。这里山大人稀,土地贫瘠,水沟干涸。 听说侄子回来,夏启锐的大伯步履蹒跚地从屋里出来迎接:“锐娃,你回来啦!听说你考得不错,祝贺你……”

大伯大妈年事已高, 虽然帮启锐家看护房子,但因土地撂荒,农事较少,道场上已杂草丛生。室内还是原来的样子,闲置的农具已落满尘埃。粮柜里空空的,早已没有了存粮。

触景生情,夏启锐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20年前,父亲为盖此房,起早贪黑干重活,落下满身伤;19年前,他在这里出生,心房先天缺损,无钱手术,常常生病,躺在床上哭泣;为筹钱给他做手术,父母卖粮借款种黄姜,岂料市场急转直下,血本无归,导致家徒四壁。此后,父亲在十堰打工,又不幸被车撞伤,回家养了很长时间。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夏启锐8岁那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做了“补心”手术。休学一年后,父母到十堰打工,他随之来到十堰读书。红卫,是他们一家人租房落脚的地方。

此后,夏启锐回老家的时候渐渐少了。但老家那些苦涩的记忆已成为他刻苦求学的动力。

励志故事 知难而进,砥砺前行

与很多同龄人相比,夏启锐的求学之路充满励志色彩。

可能穷家的孩子天生就不怕吃苦,天生就知道努力,知道要干什么。所以,在学习上,他比别人更加努力,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由于父母打工早出晚归,他从小就承担了许多家务活,洗衣做饭是他的家常便饭。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责任意识对他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小升初那年,他以张湾区第15名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在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好,在中考时顺利考上了郧阳中学。但高一开学时他到班上一看,心头一紧:全班52人,他排名48位,全校排位1000多名。这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别人在自由活动课时,别人在吃晚饭时,他没有去玩,也没有去吃饭,而是在教室里苦苦钻研数学题,背着还没背会的语文篇目。

通过日积月累,在高一下学期分班时,他的成绩提升到全校400多名,班级成绩也提升到了20多名。到高三时,成绩一直稳定班级10名左右。

临近高考,他的情绪因波动较大而发挥失常,没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为此,他郁闷了很长时间,也想过复读。但想到父亲常常腰、颈犯病卧床不起,想到母亲夜市打工疲倦不堪时常生病却不敢住院,想到家庭生活时常陷入窘境,他毅然放弃了复读的念头。决定上大学期间刻苦一点,在念好书的同时,找一份兼职,减轻父母的负担。

这个暑假,为了挣一点生活费,他常跟父亲一起在装修工地上打短工。搬瓷砖、拌沙浆,任凭汗水流尚……

真情对话 “我相信吃苦是福”

记者:跟同龄人比,你一路求学吃了不少苦,你是怎么看待这段经历的?

夏启锐:这也不算有多么吃苦,只是觉得从小到大,家里经历了很多不顺。尤其是我小时候身患重疾,自己难受,也让父母操碎了心。父母身体又不好,还得拼命地打工。现实面前,我别无选择,但这也不是坏事,农村有句话对我感触很深:“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我相信吃苦是福。

记者:高考发挥失常后,你是怎么想的?

夏启锐:现实是残酷的,郁闷是难免的,未来还是美好的。高考是人生中的大事,我为它哭过、笑过、努力过、奋斗过,最后的结果有时候真是无法预料。由此,我更加明白,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但不付出,肯定是没有回报的。所以,发挥失常,说明我的付出还有欠缺、定力还显不足,只能变遗憾为动力,再加油。

记者:马上要上大学了,你有什么规划?

夏启锐:常听别人说,大学很容易一“混”而过。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大学里“混”,怎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呢?于我而言,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大学里,我将努力完成大学学业,争取考上一所好大学的研究生,这是我的初心。

记者手记

明人不用细说 ,响鼓不用重锤。这句谚语用在夏启锐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与记者交流中,他内敛而心向阳光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把吃过的苦当成福气、当成动力,这种心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思想有多远,动力就有多大。相信他一定会牢记初心,学业有成。

如果你想帮助,可直接与夏启锐联系,电话:18372612186 或与记者张贞林联系,电话:18062186179

爱心不分大小扫码即可捐赠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