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七助"圓夢"行動⑮】夏啓銳:困難面前越挫越勇

就讀理想的大學是無數學子的夢想,卻總有一些學子在觸手可及的夢想面前無能爲力,由十堰市新天陽光貿易有限公司冠名,團市委、十堰晚報·秦楚網和市希望工程管理辦公室聯合開展的“十七助”貧困大學生圓夢行動已啓動,即日起本報推出“我想上大學”系列報道,向您講述他們的辛酸與夢想、無奈與執著。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與幫助。來吧,讓我們拉起手,爲了愛,爲了夢想,一起努力。

通過暑期打工,夏啓銳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學生檔案:夏啓銳,19歲,鄖陽中學畢業,高考文科575分,已被湖北經濟學院經濟統計學專業錄取。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徐正國 張貞林報道:或許是經歷的磨難較多,夏啓銳比很多同齡的學生要沉穩一些。而眼下,面對大學錄取通知書、面對常常生病的父母、面對經濟拮据的家庭,他心裏難免有些憂慮。高考結束後,他跟父親一起在裝修工地上打短工,只想開學前多掙點生活費。

實地踏訪 苦澀的記憶是他成長的動力

前幾天的一個上午,熱浪依舊襲人。聽說記者要到他老家去看看,夏啓銳爽快地答應了:“行,我給你們帶路。”

採訪車行至鄖西縣觀音鎮佛洞村村口,夏啓銳提醒司機:“再走三四里就到了,路很窄,旁邊是深溝,一定要開慢點。”

下車後,夏啓銳領着記者來到半山腰處他的家。這裏山大人稀,土地貧瘠,水溝乾涸。 聽說侄子回來,夏啓銳的大伯步履蹣跚地從屋裏出來迎接:“銳娃,你回來啦!聽說你考得不錯,祝賀你……”

大伯大媽年事已高, 雖然幫啓銳家看護房子,但因土地撂荒,農事較少,道場上已雜草叢生。室內還是原來的樣子,閒置的農具已落滿塵埃。糧櫃裏空空的,早已沒有了存糧。

觸景生情,夏啓銳記憶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了:20年前,父親爲蓋此房,起早貪黑乾重活,落下滿身傷;19年前,他在這裏出生,心房先天缺損,無錢手術,常常生病,躺在牀上哭泣;爲籌錢給他做手術,父母賣糧借款種黃姜,豈料市場急轉直下,血本無歸,導致家徒四壁。此後,父親在十堰打工,又不幸被車撞傷,回家養了很長時間。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夏啓銳8歲那年,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做了“補心”手術。休學一年後,父母到十堰打工,他隨之來到十堰讀書。紅衛,是他們一家人租房落腳的地方。

此後,夏啓銳回老家的時候漸漸少了。但老家那些苦澀的記憶已成爲他刻苦求學的動力。

勵志故事 知難而進,砥礪前行

與很多同齡人相比,夏啓銳的求學之路充滿勵志色彩。

可能窮家的孩子天生就不怕喫苦,天生就知道努力,知道要幹什麼。所以,在學習上,他比別人更加努力,從小學到初中,每次考試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由於父母打工早出晚歸,他從小就承擔了許多家務活,洗衣做飯是他的家常便飯。生活中培養出來的責任意識對他的學習產生了積極影響。小升初那年,他以張灣區第15名的成績升入了初中。

在初中,他的學習成績依然很好,在中考時順利考上了鄖陽中學。但高一開學時他到班上一看,心頭一緊:全班52人,他排名48位,全校排位1000多名。這讓他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別人在自由活動課時,別人在喫晚飯時,他沒有去玩,也沒有去喫飯,而是在教室裏苦苦鑽研數學題,揹着還沒背會的語文篇目。

通過日積月累,在高一下學期分班時,他的成績提升到全校400多名,班級成績也提升到了20多名。到高三時,成績一直穩定班級10名左右。

臨近高考,他的情緒因波動較大而發揮失常,沒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爲此,他鬱悶了很長時間,也想過復讀。但想到父親常常腰、頸犯病臥牀不起,想到母親夜市打工疲倦不堪時常生病卻不敢住院,想到家庭生活時常陷入窘境,他毅然放棄了復讀的念頭。決定上大學期間刻苦一點,在唸好書的同時,找一份兼職,減輕父母的負擔。

這個暑假,爲了掙一點生活費,他常跟父親一起在裝修工地上打短工。搬瓷磚、拌沙漿,任憑汗水流尚……

真情對話 “我相信喫苦是福”

記者:跟同齡人比,你一路求學喫了不少苦,你是怎麼看待這段經歷的?

夏啓銳:這也不算有多麼喫苦,只是覺得從小到大,家裏經歷了很多不順。尤其是我小時候身患重疾,自己難受,也讓父母操碎了心。父母身體又不好,還得拼命地打工。現實面前,我別無選擇,但這也不是壞事,農村有句話對我感觸很深:“能喫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所以,我相信喫苦是福。

記者:高考發揮失常後,你是怎麼想的?

夏啓銳:現實是殘酷的,鬱悶是難免的,未來還是美好的。高考是人生中的大事,我爲它哭過、笑過、努力過、奮鬥過,最後的結果有時候真是無法預料。由此,我更加明白,付出與收穫不一定成正比。但不付出,肯定是沒有回報的。所以,發揮失常,說明我的付出還有欠缺、定力還顯不足,只能變遺憾爲動力,再加油。

記者:馬上要上大學了,你有什麼規劃?

夏啓銳:常聽別人說,大學很容易一“混”而過。我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在大學裏“混”,怎麼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呢?於我而言,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大學裏,我將努力完成大學學業,爭取考上一所好大學的研究生,這是我的初心。

記者手記

明人不用細說 ,響鼓不用重錘。這句諺語用在夏啓銳身上再貼切不過了。與記者交流中,他內斂而心向陽光的個性,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把喫過的苦當成福氣、當成動力,這種心態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思想有多遠,動力就有多大。相信他一定會牢記初心,學業有成。

如果你想幫助,可直接與夏啓銳聯繫,電話:18372612186 或與記者張貞林聯繫,電話:18062186179

愛心不分大小掃碼即可捐贈

(內容來源十堰晚報,轉載須經十堰晚報授權) (編輯:李月 新聞報料:8110110 在線糾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