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战略政策的强力指引下,广袤的中国乡村又迎来历史性的振兴发展机遇。浙北偏僻破旧的鲁家村逆袭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一步步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的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的村域样板——鲁家村

一、浙江安吉鲁家村的成绩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鲁家村立足生态,发展产业,打造平台,用经营的理念把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据统计,鲁家村村集体资产从30万元发展到1.4亿元,农民纯收入从2011年的14719元增加到2017年的35600元,村集体收入从2011年不足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35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村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不断增加。2011年前,鲁家村的2200村民,半数打工,现在大多数村民返乡创业。2017年8月,鲁家入围全国首批15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为鲁家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乡村振兴的村域样板——鲁家村

鲁家村并没有什么得天独厚的资源,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了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成为全国各地争相考察学习的典范,诸多做法和模式都值得思考和借鉴。

二、鲁家村乡村振兴模式总结

乡村振兴的村域样板——鲁家村

图1 鲁家村乡村振兴模式经验

1. 一个好的带头人和优秀的领导班子

一个村庄的振兴模式未必适用于其他地方,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却放在任何一个镇村乃至城市都有借鉴价值。

鲁家村的朱仁斌书记在外经商创业成功后回到家乡,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建设家乡的情怀,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有先进的理念和思路,把乡村建设当作事业,把乡村发展当作成就。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这样的“火车头”、“领头雁”的带动和引领。

村委大楼变工程指挥部,村里百个项目动工,细分到人,实行干部责任制,一个人挂钩十几个项目,每天进行项目对接和推进会,村干部忙得不可开交。

村领导班子在动员村民支持鲁家村建设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融洽的干群生态关系,形成乡村治理更加有效的方式,有利于鲁家村各项建设的开展。

2.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设计,创意主题,植入新业态,打造新亮点,带入新体验

鲁家村“七山一水二分田”。规划设计依托村庄现有的分散农场和丘陵缓坡,进行整体环境打造和主题创意,画出了18个农场,错落有致地分布四周,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绿化盆景、药材、特种鸡等产业为主的特色家庭农场在鲁家村生根发芽。“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成为鲁家村的一道道景观,散发出生机与活力。“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成为鲁家村特有的风景线。

3.创新集体经济模式,成立公司,市场化运营,村民参与利益分配

“农民多元收益”模式。首先是租金收入,平均每户的土地租金约为8000元;第二是就业收入,包括导游、环卫、保安、项目工人、服务人员等;第三是创业收入,开餐馆、办民宿、农产品及其他产品售卖等;第四是真正盈利后的分红收入;第五是美丽乡村“两山学院”带来的培训收入;最后是模式收入,即为外地美丽乡村提供从建设、设计、技术到资本的全方位服务。

4.制定积极的融资招商策略,实现由招商到选商的逆袭

鲁家村通过规划争取到3亿元国家政府财政资金;按照规划,又制定积极的招商策略,通过广泛的营销宣传,鲁家村形成了明星效应,每天络绎不绝的投资考察团队到现场考察。目前,鲁家村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几十亿元社会资本,逐步实现了由招商到选商的逆袭。

5.多村联动发展,集聚资源要素,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发展起来的鲁家村没有孤芳自赏,而是积极“助攻”周边三个行政村,扩大“朋友圈”实施抱团发展,共创4A级旅游大景区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此外,鲁家村的发展从不局限于此,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在全国复制,打造百村联盟,让更多的村参与到鲁家村这种经营机制,让村民富起来。

实干促振兴,一个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鲁家村已经实现了完美逆袭,更多拥有好的资源禀赋和财政基础的镇村,更应该积极探索共创共富的振兴之路,实现乡村价值的再造。

作者单位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田园综合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规划

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规划

农业规划咨询,专注于心,专业于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