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州劉家村劉氏,尊劉交爲始祖,“瑞潤彭城”。《史記》《漢書》都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周其厚

在中國地圖上,一個村,只是一個小不點,有時連一個小不點也算不上。我不知道,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個村,也不知道有多少個重名的村。可能,村跟人一樣,重名重姓的太多了!幾乎,無人無村不重名,無人無村不重姓。在我的老家高密柴溝,有一條河名五龍河,在河的西岸,有一個村叫劉家村,居民中劉姓佔了絕大多數。如今,遠在二千公里外的廣西全州,我又遇到一個劉家村。

2019年11月23日,星期日。我們一行四人,驅車前往全州縣鄧家村。可到了目的地以後,我們才發現到的是鄧家埠村。村支書劉發明接待了我們,他說,鄧家村與鄧家埠是兩個村,一個在文橋鎮,一個在全州鎮,離這還有一段距離。我想,大概,這就是“一字之差,錯之百里”吧。不過,我們也沒有後悔,問劉支書,附近是否有古村落。他說:“有,就在附近,有一個劉家村(大庾嶺),開車大約五六分鐘。”就這樣,我們與劉家村,不期而遇。

劉家村距縣城比較近,大約有十多里地。在靠近馬路旁邊,我們見到一位中年人,劉姓,59歲,不高,但長得結實,正在曬蘿蔔乾。他很熱情,知道我們的來意,主動領我們進了村子,依次參觀了起來。

村子不算太大,坐落在一個比較和緩的坡上,建築獨特,式樣別緻。整個村子的佈局,呈長方形,南北是長,東西是寬。南北有三個巷道,間隔多爲三進房屋,長約一百多米。寬窄各不相同,外聯出入大門。深徑幽幽,一旦關上南北門,自成一個整體。據說,白事走寬巷,喜事走窄巷。裏面,屋與屋相聯,戶與戶相通。村子的人們,全是劉姓。“都是劉家人,一個祖宗。可以隨意走動,隨意串門,不分彼此。”李哥說,“小偷如果進來了,關上大門,想跑都跑不掉。”舊社會,饑荒多、戰亂多、土匪多,盜賊不絕。古人建村,講究風水,更注重安全,安全第一位。東西兩邊各有一排比較低矮的房屋,與外邊圍牆有二三米遠,作爲村民的茅房,現早已廢棄,僅見遺蹟。村子這樣的佈置、格局,與北方迥異。

我們沿着巷道,一路走來,古巷、小道、青石板路,讓人油然生滄桑之感;門樓、橫楣、牌匾,讓人發思古之幽情。斑駁的牆壁、檐頭、屋山,福祿壽禧、二龍戲珠、鳳凰展翅、瑞獸麒麟、梅鹿含草、天降祥雲,繪聲繪色,栩栩如生。不難看出,這裏的人們生活,不完全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畝地、二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他們也有追求,也有期盼,也有情趣。不過,村子裏的劉姓人,哪個朝代來的,祖先源於何地,即使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也不能回答上來。只是說,最初有劉氏三兄弟,從江西那邊遷過來,落戶在此。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對我們說,從他爺爺那一輩,就住在這裏了,房子至少有二百年了。

不過,從一家的門楣上,我們見“瑞潤彭城”四字。這就對了,彭城,今江蘇徐州,華夏九州之一,一座千年古城。這裏的沛縣,“大風起兮雲飛揚”,出了一個漢高祖劉邦,無疑,這是全體劉氏家族的榮耀了。所以,劉姓在我國,雖然不算大姓,但因了“高祖姓劉”,名聲很大。《史記》《漢書》都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這裏,“沛,縣也。豐,其鄉也。”劉邦打下天下後,分封同姓本家子弟爲王,枝繁葉茂,演成各地劉氏望族。有漢一代,劉氏皇親貴族分佈於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到明清時期,劉氏繁衍中心增至25處,彭城、高密、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堂、竟陵、長沙、河南等。

公元前202年,劉邦廢“異姓王”,大封“同姓王”,封他的四弟劉交爲楚王,管三郡三十六縣,以彭城爲王都。這樣,彭城劉氏一支,多爲劉交之後裔。到了後來,時也,勢也,其後人不斷遷移,至河南、湖南、江西,大約明末清初,又到了廣西。全州劉家村劉氏,尊劉交爲始祖,“瑞潤彭城”。

劉家村北是劉氏祠堂,如今已破敗,依稀可辨出其形制規整、規模宏大,可見當年之風采。在大門前,原來有一個平臺,高出地面數丈,猶如一個戲臺,是村民議事、聚會、娛樂、節慶之場所。沿門前往東的路上,立有許多石碑,惜被毀壞,蹤跡全無。

劉家村不止一處,是幾個劉氏村落的通稱,我們來到的這個劉家村在大庾嶺,又稱“劉家村(大瘐嶺)”。全州之劉家村,與高密之劉家村,雖相隔二千多公里,但都出自劉邦子弟之後,應該大致不差。

同遊者四人:胡清雲、宋麗萍、李俊潔、周其厚。(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作者簡介:周其厚,山東高密人,桂林旅遊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後,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書局史、旅遊教育、古村落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