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裏探春遠嫁時,趙姨娘是冷若冰霜還是淚流兩行?

探春是賈府女輩中的佼佼者,能力和樣貌皆屬一流。連王熙鳳這樣心高氣傲的脂粉英雄,也是對她讚賞不已。讓“能幹的人”說“能幹”,那就是真的能幹了。

關於探春的婚嫁,似乎有三種說法:和藩說、王妃說、海外說。不管是哪種說法,探春遠嫁“三千里”之外,亦是不爭的事實。對待探春的遠嫁,趙姨娘的表現在87版電視劇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中,呈現了不同的版本。

在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中,探春遠嫁是一個重點呈現的劇情,拍得合情合理且而感人至深,真正是一個母親對女兒遠嫁的正常表現。其中關於趙姨娘的表現有兩處甚是催淚:

一是辭行時的一聲“娘”。探春雖是趙姨娘所生,但是自小由王夫人撫養。性子要強卻是庶出身份的探春,爲了在龐大的家族中站穩腳跟,似乎很排斥親媽趙姨娘,何況趙姨娘還是個“每每生事”的“事媽”,經常讓自尊性很強的探春覺得很受傷。所以探春對趙姨娘總是稱作“姨娘”。

但是,在即將遠嫁之時,探春到趙姨娘住處辭行,深情地喚了一聲“娘”,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叫“娘”,母女倆抱頭痛哭,場面感人。

紅樓夢裏探春遠嫁時,趙姨娘是冷若冰霜還是淚流兩行?

二是登船時的兩行淚。87版電視劇《紅樓夢》對探春出嫁登船的場景設在一個海邊。在凜冽的海風中,盛裝的探春向南安太妃和家人辭行。

送嫁的隊伍中,除了南安太妃面帶微笑外,其他的人俱是滿面離別的悲傷,特別是親媽趙姨娘,妾室的身份的她,只能兩眼淌淚地站在隊伍的後邊。在探春拜別過後即將轉身登船之時,作爲親媽的她下意識地要衝出去抱一下女兒,卻被鳳姐一個凌厲的眼神阻止了。她只能訕訕地退回去,真是令人心酸不已。

但是在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探春遠嫁的回目中,趙姨娘的表現有悖常理,讓人疑竇叢生。

一是對探春遠嫁的情緒。當賈母知道探春將要遠嫁時,也不僅淚溼眼眶:只是三丫頭這一去了,不知三年兩年那邊可能回家?若再遲了,恐怕我趕不上再見她一面了。連丫頭襲人也是“很不受用”。而親媽趙姨娘則是覺得探春是“要高飛的人了”,“反歡喜起來”。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何況自己的“貼身小棉襖”要遠嫁千里之外,有生之年再見面亦是難事,再不着調、再狠心的母親,也不會有如此反應吧。

紅樓夢裏探春遠嫁時,趙姨娘是冷若冰霜還是淚流兩行?

二是對探春遠嫁的想法。此時的趙姨娘還在計較探春“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比她的丫頭還不濟”,透漏出對探春的怨恨,還覺得探春“擋在頭裏,連環兒也不得出頭”。

最不可思議的是,她還“詛咒”探春,“只願意她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願”。迎春在夫家一直是境況悽慘,連王夫人都覺得她連賈府的“三等丫鬟”都不如。而趙姨娘竟然希望探春也遇到“中山狼”,受到虐待,能夠使自己被輕視的怨恨之心得以平衡。

這完全有悖於常理,虎毒尚且不食子,何況是血肉之軀的人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