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恩熙對這個世界漸漸產生希望,覺得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時,智英卻死於聖水大橋坍塌中。當孩子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時,就會自暴自棄,開始放任自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近些年,國內外講述青春的電影比比皆是。例如《過春天》中一個處於城市外來羣體裏的尷尬女學生;《少年的你》裏身處邊緣地位,彼此孤獨、相互取暖的少年少女;講述了從6歲到18歲一個男孩內心成長的《少年時代》等等。

這些電影不再像曾經的青春傷痛電影一樣,描述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愛恨情仇,而是把視角放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實實在在發生過的青春往事上,刻畫出一個個複雜又讓人感慨的關於青春的故事。

韓國導演金寶拉就將她的目光聚焦在了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身上,拍攝了這部在全世界範圍內狂攬24個獎項的青春電影《蜂鳥》。

恩熙是一個在讀初二的女生,她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家庭裏。她的哥哥品學兼優,是全家人的驕傲;她的姐姐十分叛逆,逃課早戀是家常便飯;而恩熙成績普通,性格也不討喜,得不到家人的重視。

在學校裏,恩熙也沒有朋友,只有早戀的男友能讓她感覺到自己是被人關心的。面對同學的示好,恩熙受寵若驚,並與其一同喝酒、唱歌,甚至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好景不長,恩熙眼中的好友選擇了背叛恩熙,與其他人成爲了朋友。

就在恩熙對整個世界感到迷茫和無助的時候,新來的中文老師智英成爲了恩熙的依靠和港灣,兩個人之間也產生了超越師生的友誼。智英的出現,讓恩熙在這個複雜又冷漠的世界中找到可以放鬆的間隙。

就在恩熙對這個世界漸漸產生希望,覺得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時,智英卻死於聖水大橋坍塌中。恩熙感覺一切又回到了最初,她將自己關在房間裏,一言不發。

可是,沒有一個人注意到恩熙這段時間的改變,恩熙在他們眼中仍舊是那個毫無存在感的女生。

周圍人的忽視,讓身處青春期的孩子愈發脆弱

恩熙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在家中,她的哥哥和姐姐更是隨意辱罵她,恩熙的哥哥甚至會毆打她。即使是這樣,父母也會先指責恩熙,認爲是她的錯。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本來就敏感、內向的恩熙,變得更加封閉和脆弱。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多疑又敏感,而孩子在成長中的自信,多半都是家庭給予的,好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的人格更爲健全,不良的家庭環境會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身處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需要家庭的關懷和愛護,家庭過分的忽視只會讓他們在青春期的時候更加叛逆和瘋狂。

在學校裏,恩熙更是不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她成績普通、長相普通、性格普通,自然得不到周圍人的關注。恩熙的好友因一起去偷竊被人發現後,將她出賣;早戀的男友更是在與她相處後,愛上了別的女生等等。

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他人的認可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鼓勵和支撐。當孩子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時,就會自暴自棄,開始放任自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非常渴望友情、愛情等親密關係。他們在得不到家庭的關愛後,就將自己寄託於其他的親密關係中。也正是因爲這樣,他們就更加無法接受背叛,這種友情和愛情的背叛,會讓他們感到對整個世界的一種不信任,嚴重者可能會引發心理方面的疾病。

大人們常常會忽略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們眼中,青春期的叛逆只是孩子的無病呻吟罷了,並不需要過多的重視。可就是這樣“無病呻吟”的青春期,有的時候會讓孩子越加敏感和脆弱,甚至可能摧毀孩子的世界。

即使生活有很多迷茫,我們還是能找到一絲光亮

就在恩熙對生活已經無望的時候,她的世界仍舊照進了一絲微光。

恩熙因爲在耳後長了個腫瘤,需要手術切除時,原本漠視她的家人開始關心她。父親不再朝她發火,甚至因爲手術風險落淚;母親也十分關心恩熙的起居和生活;就連哥哥言語上對恩熙的侮辱,也遭到了全家人的責罵。恩熙還因此而產生了想要一直生病的想法。

馬東曾說過,生活很苦的人只需要一絲甜就能填滿內心。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因爲得不到家人的關心,便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吸引家長的注意。在家裏人給予了一點關懷後,他們彷彿就能忘記曾經家裏人的忽視和冷漠,重新對生活燃起熱情。

恩熙也在學校遇到了照亮她世界的智英老師。在智英老師面前,恩熙可以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困惑,智英會耐心地開導他;在恩熙被別人欺負後,智英也會告訴恩熙遇到這種事情要學會反抗;智英甚至還會肯定恩熙不被衆人所看好的繪畫愛好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個心靈上的寄託,在我看來,智英就是恩熙內心的寄託。她在智英身上找到了缺失的關注和愛護。因爲智英老師的存在,讓恩熙的生活開始變得多姿多彩,她也不再脆弱和敏感。

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是孤獨的,可多數人注意不到這種孤獨,而那些能夠注意到的人,就成了孩子的救命稻草。也正是因爲有這些人的存在,在青春期的孩子才能夠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放下叛逆的思想,迴歸正常的生活。

青春,就是一個不斷學會成長的過程

電影的最後,恩熙並沒有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她的友誼和愛情依舊漸行漸遠,當作內心依靠的智英老師也不幸遇難。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樣子,恩熙依舊要面對這個迷茫的世界。

但是,父母在差點失去親人後,也開始學會關心恩熙,恩熙的哥哥和姐姐也開始在意親人之間的感情。三個人甚至一起來到聖水大橋的江邊,一起看向那已經斷裂的大橋。

電影從恩熙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講起,無論是她對待愛情的天真、對待家人的期望、對待死亡的遺憾,這些都是讓她成長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青春,有過迷茫,也有過歡笑,有過感傷,也有過溫暖。它不會一直讓人痛苦,但更不會一帆風順。就像智英在給恩熙的信中寫到的那樣:“就算壞事降臨,好事也會一起到來。”

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曾經的自己,我們都曾像恩熙一樣迷茫過,無助過。也許我們的迷茫是因爲不懂那個男生到底喜不喜歡自己,我們的無助也可能只是一場沒什麼風險的手術。可正是在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又十分瑣碎的小事中,我們漸漸成長,漸漸學會獨當一面。

每個人的青春都難免遇到各種各種的事情,我們也可能會因此陷入困擾,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面對。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要學會去用平常心面對青春裏的每一件事情,也許這些事情會讓你感到痛苦或是壓抑。但是,不要害怕,這些事情總會過去的,你也會慢慢成長的。

儘管可能現在回想起曾經的過去會讓我們發笑,可它們仍舊是我們無法遺忘的珍惜回憶。也正是這些錯綜複雜、有哭有笑的經歷構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