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看過《血色浪漫》的朋友,不管看的是劉燁,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還是都梁的小說。估計無一例外都會對鍾躍民的這個角色,印象很深。甚至有個說法,人人都想活成鍾躍民那樣的灑脫與不羈,但是大部分卻活成了劇中人,李奎勇。

不和劇中人——李奎勇比慘,可是,人到中年的我們和《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相比,到底差在了哪裏?劇中的鐘躍民灑脫,自由,不受拘束,現實中的我們,不是油膩大叔,就是在奔向油膩大叔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一:差在背景。鍾躍民在劇中,從小是在軍區大院長大的,父親鐘山嶽也是老革命,是部隊的首長,雖然沒有當權派周曉白的父親,周鎮南影響力大,也沒有袁軍的父親,官復原職的早。但是這樣的背景,就已經是我們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了,我們有的只有背景。

也就是受到鍾躍民的父親的影響,在陝北插隊的鐘躍民遇到了父親之前的老部下,在馬叔叔的幫助下,才早早的從知青到部隊。

二:差在圈子。鍾躍民這種部隊大院裏長大的孩子,從小光屁股長大的玩伴也都是非富即貴,最差的鄭桐,家裏也是知識分子家庭。鍾躍民可以跟張海洋,袁軍,稱兄道弟。也可以跟部隊大院孩子王,黎援朝,交情頗深。跟從小長大的圈子必不可分。不管是背景,還是圈子,這種先天的東西,大多是我們看看就好,知道就好,這個是後天脫了鞋,也追趕不上的。

三:差在性格。與其說大家喜歡鐘躍民的灑脫不羈,更不如說大家更喜歡鐘躍民的性格。那種對待朋友,戰友,兄弟的態度。那種對待金錢的態度。那種對待名和利的態度。

對待朋友,發小的態度,鄭桐,袁軍,張海洋就不用說了,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知根知底,跟鄭桐一起下鄉插隊,到陝北當知青,跟袁軍一起,犯渾打架,一起闖禍。跟張海洋在部隊執行任務的時候,還有過過命的交情。對待李奎勇,也很重情重義,在李奎勇落難的時候,盡其所能幫助李奎勇,尤其在李奎勇得了癌症時日不多的時候,鍾躍民和李奎勇那段感人至深的對話,真的打動了大多讀者的心。對待之前一起在陝北的知青,鍾躍民一樣是,能幫多少幫多少。當時他和高玥的餐廳剛走上正軌,面對這些返城的,失業的知青舊友,統統安排到自己的餐廳工作。重情重義,有血有肉的這種性格,刻在了鍾躍民的骨子裏,讓人不得不愛,不得不欣賞。

對待金錢,名利的態度。當得知寧偉被騙了五十萬,鍾躍民沒有向寧偉發難,自己扛下來所有,都已經做好蹲監獄的準備了。在國企高管的位置上,一樣沒有什麼官架子。面對金錢,鍾躍民給人的感覺就是,他不在乎金錢,可以給他帶來的種種。只要夠花,就成。只要朋友有難,自己手上有錢,能幫朋友排憂解難,就成。對於工作的名和利,從部隊專業,不願意接受周曉白的幫助,執意開了個煎餅果子攤。從國企高管離職,也能幹得了碼頭的搬運工,也能開的了黑租車。

或許就是這樣,越是對名和利灑脫,而名和利就越圍着你轉。而你越想好好的經營所謂的名利,越苦心經營,越一無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