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許多女性和男性一樣,內心深處認爲所有傳統觀念裏,“女人應該做的事”,都是沒有價值的,在女性爲自己不斷爭取權利的今天,許多女生都走向了女權的誤區。作者April最初跟我討論這個題目的時候,她說是因爲一次對香港菲傭的採訪,她發現不少菲傭其實學歷都不錯,但爲了家庭,最終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到香港做一份跟她們本專業毫無關係的工作——菲傭。

作者:April,校對:林九二

本文首發於【入江之鯨】

前段時間,關於咪蒙的一篇人物專訪引起了我的注意。

咪蒙在採訪中談到自己婚姻的破滅,對老公的評價是:成長不同步,兩個人不一樣了。

且不論咪蒙公衆號的種種,單從工作掙錢而言,咪蒙應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她工作最拼命的時候,三年每天連續工作18小時,成爲了寫作機器,幾乎到了猝死邊緣。

丈夫羅一洋則與咪蒙性格完全相反,員工評價他:“在全民焦慮的年代活得很‘老莊’的人。”

在咪蒙瘋狂工作的時候,羅一洋選擇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相夫教子。咪蒙說:“他是中國男人中的異類,好的地方是不愛面子,但相應的他也沒什麼上進心。

在女性爲自己不斷爭取權利的今天,家庭中出現所謂“女強男弱”的現象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樣的兩性關係,卻與“不穩定”、“不健康”掛鉤。

弔詭的是,這不僅僅是男性一方造成的,在許多女性內心深處,“男強女弱”的家庭模式也是一個默認的選擇。

錢鍾書的《圍城》中,男主人公父親對兒子方鴻漸娶媳婦的一番話,將所謂“男強女弱”的婚姻觀闡述得淋漓盡致:

“女人唸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才娶中學女生,留學生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這跟‘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一個道理。”

而這其中“勝”多少,“不若”多少,就是所謂“門當戶對”的講究了。

倒不是說門當戶對是錯的,只是當我們越來越追求所謂的門當戶對,反而忘記了它背後的意義應該是三觀,性格的契合,而不僅僅是學歷,經濟能力這些“看得見”的所謂“價值”。

婚姻本身追求的便是契合,勢必要分一個強弱,其實是幼稚的,更何況整個評價系統都是過分勢利的。

但也是因爲長久以來,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順帶將一些女性所擅長的事情也一併劃分爲“沒有價值”的,或者“價值沒那麼高”的。

於是,“女性弱於男性”、“男主外,女主內”、“主內沒有主外重要”,這些觀念相互影響,惡性循環。

最近國內最大的房地產網站發佈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女性購房者比例達到46.7%,幾乎追平了男性。

婦女能頂半邊天,即使在只用經濟能力去衡量的情況下,也是實實在在的半邊天了。

但是,即使當男人逐漸喪失了“要掙錢養家”這樣的理由去減少家務勞動的職責,女性在家務上做的,也一點不必從前少。

當我們掙得錢沒有男人多時,我們選擇了“主內”;而當男人掙得錢沒我們多時,我們選擇了“內外兼主”。

奇葩說》曾經有一期的辯題是:老婆的收入是自己的三倍,還要不要在一起?

一開始,我對這個辯題是不解的,因爲前後兩句話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的因果聯繫。

但現實顯然不是這麼認爲的。當女性逐漸在經濟地位上追平男性,甚至超越男性的時候,兩性關係居然因此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卻不是往好的方向。

一個研究發現,兩性關係中存在着一個經濟能力上的“四分之三”的線,指的是當女方的收入是男方的四分之三的時候,男方最不容易出軌。

而那些完全依賴女方收入的男性,比起收入相當的伴侶而言,出軌的幾率要高出5倍。

這一吊詭的現象甚至可以寫成一本書。

美國作家法努什·塔拉比專門寫了一本書《當她掙得更多》,來爲這些越過“四分之三”之線的伴侶提供維持穩定關係的解決方法。

在書中,法努什提到一個現象,一個家中,當女方掙得更多時,她不但不會減少家務量,還會主動的多做一些家務活,希望能借此弱化自己“比老公強”的女強人形象,維護老公的自尊心。

你老公極低的自尊心,有可能就是你事業的隱形天花板。

但這也不僅僅是男性的錯。

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許多女性和男性一樣,內心深處認爲所有傳統觀念裏,“女人應該做的事,都是沒有價值的,在女性爲自己不斷爭取權利的今天,許多女生都走向了女權的誤區。

當代的田園女權,應該是“我要比任何男人都強,除了我老公”。

什麼時候家務活變成了那麼丟臉的一件事?

美國達拉斯的一對夫妻Steven與Glory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計算全職媽媽如果是一個正式職業,究竟需要給多少工資。

丈夫Steven通過一系列調查,計算了在美國市場中,Glory一年的勞動價值。

結果Steven驚訝的發現,妻子一年的家務勞動總價值73000美金,是自己一年工資的兩倍。

而外國一家專門計算全職媽媽與工作媽媽家務勞動的薪水的網站顯示,在2011年,全職媽媽的工作量折算成薪水就高達11.5萬美金。

其中主要的勞動包括家庭設備管理,洗衣服,做飯,孩子日常教育,孩子心理輔導,司機等等,而每一週的平均工作時間更是到了94.7個小時。

跟全職媽媽比,996也就一週工作72小時而已,真的是福報了。

當我們說“全職媽媽”的勞動價值時,我們應該強調的不是“媽媽”,而是做家務本身的價值。

無論是媽媽還是爸爸,擔負起家庭勞務責任與擔負起家庭經濟責任同等的重要。

你爲社會創造的價值是價值,我爲家庭創造的價值也是價值,不分優劣。

電影《摘金奇緣》中,男主角的姐姐Astrid因爲自身家庭比老公優越許多,小心翼翼的維護着老公脆弱的自尊心,買完昂貴的首飾需要藏起來,送老公禮物也在價格上再三斟酌,小心翼翼,最終還是發現了老公出軌的證據。

影片最後,當Astrid選擇離婚時,對着試圖辯解的老公,她說:

們離婚不是因爲我家有錢,而是因爲你是個懦夫,而我意識到,讓你感覺自己是個男人,不是我的責任

你可以維護一個人的自尊,卻拯救不了他根深蒂固的自卑。

我們也並不是要否定社會分工。

很多人認爲,大多數女性出於母性本能,天性比大多男性更細緻周到,在家務勞動上面會比男性要得心應手一些,我們是贊成的。

我們要反對的,是傳統的“女主內,男主外”的觀點,以及千百年來歷史社會所形成的所謂“母職所在”。

我們的出發點不是“家務勞動削弱了女性的價值”,而是“家務勞動與經濟活動同等重要

社會需要分工,家庭也需要,但分工的標準不應該是對某一種性別“約定俗成”的觀念,而應該綜合每一個個體的不同能力,不同需求。

對於男性而言,我們理解社會對男性在經濟地位上刻板要求,但一個真正自由開放的社會,應該是允許每一個個體有不與大多數相同的權利。

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應該是自己認清自己,而不是用過多的所謂大衆價值觀去定義自己。

你要相信,那個愛上你的女生,一定自有她的道理。

作者April最初跟我討論這個題目的時候,她說是因爲一次對香港菲傭的採訪,她發現不少菲傭其實學歷都不錯,但爲了家庭,最終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到香港做一份跟她們本專業毫無關係的工作——菲傭。

而且這份工作的代價甚至是,她們要忍受自己的丈夫出軌。

《奇葩說》討論老婆收入是自己三倍的這一期,嘉賓是趙又廷,他大方地談到高圓圓收入就是比他高,“如果自己的收入足夠支撐自己的生活和尊嚴,則老婆收入比自己高並不在乎。

婚姻是現實的,一個人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不是旁人可以幫忙拯救的。希望我們都能先對自己負責。你又對今天的話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一起在評論區討論分享哦:

呀~

坦蕩的人不怕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