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CoinDesk》引述消息人士稱,香港交易所(HKEX)「不太情願」批准中國比特幣挖礦設備製造商在香港IPO的申請。

加密貨幣市場在2017年迎來歷史頂峯,加密貨幣礦業巨頭嘉楠耘智(Canaan Creative)、億邦國際(Ebang)和比特大陸(Bitmain)隨後分別於今年5月、6月和9月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

礦商上市一拖再拖 港交所爲何猶豫不決?

然而,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2018年的加密貨幣熊市進一步凸顯出這個領域的波動性,同時也讓港交所對於這些申請上市的公司感到緊張。目前爲止,嘉楠耘智的IPO申請已在期滿後失效,而另外兩家公司則還處於「說服港交所」的階段,據悉面臨不少的障礙。

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提到,「對於實際批准這些比特幣礦業公司的上市申請,港交所非常猶豫不決。因爲這個行業相當不穩定,它們可能在一、兩年內就不復存在了,這纔是真正的風險」。

他補充,港交所不想成爲全球首個批准「此事」的交易所,然後眼睜睜看着「它」滅亡。

據報導,港交所拒絕對「個別公司」或「個別上市申請」作出評論;比特大陸以「上市前緘默期」爲由拒絕發表任何評論;而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並未在截稿前作出響應。

根據香港的IPO流程,申請公司必須先將「招股說明書草案」提交給港交所。然後,港交所將和申請者開始「進行談話和提問」。接下來,若該申請獲得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批准」,纔會進行「上市聆訊」以決定發售規模、股價,並就其「對外公佈」。

然而,假設申請者在提交申請6個月都後沒有進入到「上市聆訊」的階段,該申請則會因期滿失效,但申請者若打算重跑流程,則可以利用最新的財務信息,重新調整在港上市的申請。

礦商上市一拖再拖 港交所爲何猶豫不決?

今年11月,嘉楠耘智的上市申請因期滿失效;而億邦國際於今年6月24日提交IPO申請,距離6個月的期滿日只有兩週時間;比特大陸則已經消耗掉近3個月。消息人士稱,「我認爲這三家公司也無法參加上市聆訊,如果港交所和證監會其中一方不同意,你就無法進入上市聆訊的階段。」

高門檻

熟悉港交所IPO程序的律師稱,可以理解港交所面對礦業公司的猶豫不決。Baker McKenzie律師事務所合夥人Ivy Wong表示,除了財務業績記錄等基本上市要求外,港交所還專注於「業務的適用性和可持續性」以及「散戶投資者將面臨的風險」。

「我過去看到許多個案,即便那些申請者已經呈遞『三年業績記錄』以達到基本上市的要求,但他們因未能說服港交所『其業務是可持續的』,所以到最後不被批准上市。」

香港國際律師事務所Ashurst的合夥人Frank Bi經常與上市公司合作,他也響應了這一點,「港交所會特別謹慎,他們擔心比特幣礦業公司若在香港上市會帶來『監管不確定性』。再加上比特幣近期的價格走向已經反映出市場趨勢,更凸顯出這個行業在維持『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加密貨幣市場開始重挫之際,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並沒有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務數據。消息人士爲此表示,「如果他們的收入、利潤或損失呈大幅度下降,他們必須將其披露,這是會讓交易所擔憂的事情」。

消息人士接着解釋,港交所實際上正在利用「加密貨幣市場正在下跌」的局勢,因爲它即不想批准申請,也沒有理由完全拒絕。他補充說明,「港交所只是在拖延案件時間」,「如果市場繼續上漲,優異的市場表現可能會迫使港交所批准這些申請。但由於市場目前還在下滑,這些公司還必須證明『該如何維持這個行業的可持續性』」。

Frank表示,香港IPO遭延遲審批最常見的兩個原因在於,申請者未能符合港交所的滿意度和市場狀況進行盡職調查及披露。

業務拓展真的有用嗎?

根據提交的文件草案,這些比特幣挖礦設備製造商試圖向香港交易所證明其商業模式的一種方法是,將自己打造成具有多元化業務的品牌,例如人工智能、電信和內存塊鏈的研發。據悉,比特大陸正以此向港交所證明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甚至在其招股說明書草案中聲稱自己是「AI芯片行業中強而有力的競爭者」,有可能加入NVIDIA和Google等技術巨頭的行列。

但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這些說法並不被港交所接受,其透露「實際上它們只是專注於比特幣挖礦設備的製造商。如果這整個挖礦事業淪陷了,那麼這些公司也可能必死無疑。」

Frank分析道,「這些公司都持有大量的加密貨幣」,但其價值在過去6個月中急劇下降,而這也有可能會危及他們的IPO獲准機率。

礦商上市一拖再拖 港交所爲何猶豫不決?

比特大陸曾經透露,截至今年6月30日,這間公司擁有價值8.869億美元的加密資產,包括比特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幣、萊特幣和Dash等。儘管數據顯示,上述5種加密貨幣的價格都已經被削去至少50%,其中,比特幣現金最近硬分岔後更進一步下跌,而比特大陸在領導BCHABC陣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消息人士稱,「持有加密貨幣肯定對申請沒有幫助,因爲你只是增加了更多的風險。現在不只有你的收入存在風險,還有你的資產負債表。」

身份的象徵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對於這些想申請IPO的公司來說,上市並不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消息人士表示,「這些公司希望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和上市公司的地位。但是,就真正的資金需求而言,他們其實已經在過去一年中賺了不少錢。」

實際上,加密貨幣在2017年的鼎盛時期,已替這幾家中國挖礦公司創造了指數級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去年,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的利潤分別爲12億美元、5600萬美元和6000萬美元。此外,收入上的顯著增長也順勢讓這些公司高管的薪酬大幅增加。

根據申請文件指出,比特大陸創始人詹克團和吳忌寒分別獲得2270萬美元和2040萬美元作爲2017年的酌情獎金,而他們的年薪則爲27,000美元。

Ivy表示,每間公司申請IPO的原因都不一樣,有些公司是希望在塑造市場形象,而其他公司則希望藉此籌款和實現收益。她提到,「我的猜測是,他們的(挖礦設備製造商)的原因很複雜,也有可能是想成爲市場先例。」

更廣泛說明,Ivy表示,若現在就得判斷這些加密貨幣公司的成與敗,可能爲時尚早,因爲整個市場仍處於相對年輕的階段,我們還未能看到它們如何從困境中求存,然後發展、壯大。

而港交所方面,在接受媒體查詢時表示,「香港交易所(HKEX)不會就有關傳聞作出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