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唯晨
說起不周山,總有種神祕兮兮地感覺。畢竟在很多影視劇中不周山的存在完全是個模糊的傳說。不光找到它比較困難,就連上山也不是一般人隨意就可行。
關於不周山最早的記載在《西山經》有云:“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市處,因名雲。”
《大荒西經》又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不光《山海經》記載反覆強調不周山在西北方向,就連後人通過對《離騷》和《淮南子·道原訓》的深挖,均認爲不周山的地理位置就在西北崑崙山附近。
甚至還有人認爲崑崙山有可能就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不周。後經無數人反覆研究,基本能確定崑崙是《山海經》中不周再西的鍾山。雖然此書中記載有一山曰崑崙之丘,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那兒根本不是現在的崑崙。而古鍾山更符合現在的崑崙山。
2001年11月14日,崑崙山發生的8.1級強烈地震。後經科學家考察認爲東崑崙是由於地殼變形所引起。且在這裏不止只發現了一條斷裂帶。這裏是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沿崑崙山活動斷裂百餘年來頻頻發生地震,根本就是多震地帶。再後來科學家們經過實地考察和數據研究得出結論,這種地震的週期大概在800到1000年。
也就是說今崑崙山附近從山海經記載時起直到現在,那是千年震一回。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不周山因不周而得名,很明顯,當年山海經佚名作者見到的它已經是震後且山體有裂縫的殘山。又歷經風霜這麼多年過去後,地殼的改變卻從未停止。
有一個詞叫“桑海滄田”,語出: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說時間能讓海成田,也能讓岸成深淵。
公子大膽的想象了一下,不周山經歷頻頻巨震會不會已經不再高聳雲間。既然歲月能讓滄海成桑田,那也不能排除當年的不周山幾經磨難已成海成岸。
扯到這兒就不得不說一下青海湖的改變,它歷經了20-200萬年的時間從淡水湖變爲鹹水湖。青海湖的構造斷陷,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也是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逐漸形成現在的青海湖,以及後來的其他子湖均因爲此而出現。
公子認爲若能在“不周山”上看青海湖,那將是一種時光荏苒的浪漫。關於不周山的傳說,你又怎麼看?
瞭解更多關於《山海經》的事,請關注公子唯晨。公子每天都有話說。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文章